【乡村振兴】:在武汉北郊66公里的黄陂姚家集街,一片7000亩的四季花海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这里曾是土地撂荒率达85%的"空心村",如今却以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三乡工程"示范点的身份,成为"武汉最美休闲乡村"。木兰花乡的蝶变,是能人返乡、产业融合、文化赋能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一、产业振兴

从"单一农耕"到"五元增收"的华丽转身

‌农旅融合激活沉睡资源‌

在能人葛天才的带领下,杜堂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2000余亩闲置农田,打造出巴黎左岸、梵高印象、彩虹花田三大主题花海,形成"农业+旅游+服务"的复合产业模式。村民收入从传统的打工、种植二元结构,拓展为土地出租、物业出租、自营农家乐、公司就业、生态种植五元渠道。2023年景区综合收益达2.3亿元,带动800余村民就业,户均年增收超10万元。

‌夜经济延长产业链条‌

投资2.4亿元打造的"木兰不夜城"成为新引擎,通过《楚地长歌》沉浸式演艺、非遗打铁花等70场/日循环演出,将游客停留时间从2小时延长至8小时。夜间消费占比超70%,2024年国庆单日游客突破3.6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超40%。长沙臭豆腐单日销量1200碗,文创产品日均营业额破万的消费奇迹在此诞生。

二、生态宜居

从"脏乱村湾"到"花园民宿"的美丽蜕变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在美丽乡村政策支持下,杜堂村完成房屋立面改造、青石街道铺设、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等工程。142套共享民居采用"一户一设计"的荆楚建筑风格,灰瓦白墙间鲜花簇拥,墙头藤蔓缠绕,既保留古朴韵味又融入现代功能。准五星级山水度假酒店、民俗商业街等配套设施,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景区建成华中地区最大鸟语林,引进猕猴、魔王松鼠等萌宠动物;800亩郁金香花海与千亩油菜花田构成四季轮替的生态画卷。通过秸秆还田、有机种植等措施,农药使用量减少60%,实现"花的世界、鸟的天堂"的生态愿景。

三、文化铸魂

从"空心村落"到"木兰IP"的精神重塑

‌深挖在地文化内涵‌

以木兰文化博物馆为核心,景区系统收藏花木兰文物史料,通过杜堂大戏台《木兰老家秀》实景剧,艺术化呈现"忠孝勇智"的木兰精神。2025年新推出的《楚地长歌》室内演艺街区,以荆楚七位传奇女性为主线,单日吸引游客1.2万人次。

‌创新文化表达方式‌

"木兰不夜城"还原《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市井风貌,15大主题舞台、8000盏花灯构建北魏盛世场景。全息投影、5D动感巴士等科技手段,使游客互动率达65%,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四、治理有效

从"各自为政"到"村企合一"的机制创新

‌合作社模式盘活资源‌

113户村民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以1600元/平方米入股方式改造闲置农房,招商86位市民下乡经营。合作社按营业额18%提成,62家商户开业3个月营收突破650万元,实现"零租金压力、可持续分红"。

‌智慧管理提升效能‌

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智能插秧、无人机植保,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80%。景区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动态调整演艺场次、商铺布局,使管理精度提升40%。

从"空心村"到"网红村",木兰花乡用七年时间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这里每一朵盛放的郁金香,都诉说着土地重生的故事;每一盏不夜城的华灯,都照亮着共同富裕的道路。正如葛天才所言:"乡村振兴不是涂脂抹粉,而是要让农民有尊严地生活,让乡村有灵魂地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木兰花乡正以花为媒、以文铸魂,续写着新时代的"木兰辞"。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