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当岷江水脉浸润千年沃土,当斑竹林涛轻抚阡陌纵横,成都新津区兴义镇正以一场"稻香里的复兴"书写新时代的田园诗篇。这里曾是"雨落天府、稻熟兴义"的农耕文明注脚,如今已蜕变为乡村振兴的立体画卷——从"三产融合"的智慧农场到"林盘经济"的活态传承,从"非遗工坊"的指尖技艺到"数字乡村"的云端治理,每一寸土地都跳动着产业兴旺的脉搏,每一缕炊烟都升腾着生态宜居的向往。让我们循着稻穗的金色轨迹,解码这座川西坝子小镇如何以"绿色打底、文化铸魂、创新赋能"的笔触,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产业升级: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依托郫都区"天府粮仓"核心区定位,兴义镇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1700亩,实现水稻旱优73试验亩产1000斤。智能农机全覆盖的"无人农场"成为亮点,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节水灌溉系统使粮食综合产能提升30%。特色果蔬种植区引入荷兰温室技术,草莓年产量突破200万斤,通过冷链物流直达粤港澳大湾区。

生态宜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

遵循"不设计不建设"原则,聘请乡村规划师团队对12个村民聚居点进行微改造,保留川西林盘原始肌理的同时,新建生态污水处理站8座,生活污水收集率达100%。"五彩风车长廊""荷塘月色栈道"等景观节点串联成网,获评"四川省最美乡村"称号,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文化赋能:古蜀文明焕发新生

在古蜀文化遗址保护基础上,建成"兴义记忆馆"等3个乡愁地标,挖掘"杜宇教农"历史传说开发沉浸式农事体验项目。农民诗社创作乡村振兴主题诗词200余首,其中《蝶舞兴义》组诗获全省农民文化艺术节金奖。定期举办的"农耕文化节"吸引央视《乡土》栏目专题报道。

治理创新:数字乡村智享生活

搭建"智慧兴义"管理平台,实现政务办理"不出户"、农产品溯源"一扫清"。试点"积分制"治理模式,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累计积分,可兑换农资或技能培训机会。2024年全镇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7%,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兴义镇正以"农旅融合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推进"三产联动"发展新模式。这片承载着千年农耕智慧的土地,正以七律般的平仄韵律,谱写新时代的田园牧歌。诚邀四海宾朋共赏"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巴蜀新画卷!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