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当晨光掠过阴山南麓的草甸,察哈尔右翼前旗的村庄正以生态为梭、产业为线,编织着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这里,有光伏板下绽放的玫瑰红李,有温室大棚里跳跃的草莓音符,更有非遗工坊中流淌的文化基因。让我们走进以下特色示范村,触摸北疆乡村振兴的脉搏。
玫瑰营镇
生态修复与诗意栖居
这座百年古镇以磨子山生态修复为核心,实施万亩造林工程,退化林修复达1.3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县域前列。老官路村的万亩燕麦田与红旗村设施农业形成"金色波浪接银棚"的奇观,而弓沟村的莜面加工车间更将传统作物升级为速食产品,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王贵沟村作为"中华诗词村",每月举办的创作会让农牧民在锄头与笔墨间自由切换,诠释着生态与文化的共生哲学。
土贵乌拉镇
网格里的文明密码
作为旗府驻地,这里以140个治理网格托起民生底盘。"四维生态植物工厂"的LED光照下,生菜年产量达120吨,科技赋能让村集体年增收120万元。更动人的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顺口溜宣讲"——政策山歌唱响田间地头,300余场活动润泽3万群众。当"煤改电"的暖流涌入826户家庭,文明乡风已化作窗棂上的冰花,晶莹而温暖。
黄旗海镇
高铁经济催生城乡共荣
京呼高铁呼啸而过,带活了这座"2小时进京"的枢纽小镇。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指导的346座温室大棚,年产蔬菜3700吨,农户以土地入股变身"产业工人"。最惊艳的是440户移民庭院栽种的3.6万株玫瑰红李子,年产量550吨,户均增收1.2万元。
夜幕降临时,"乌兰察布之夜"街区的非遗表演与采摘园灯光交织,绘就城乡融合的虹霓。
平地泉镇南村
数字农业引爆文旅裂变
这个"蔬菜村"拥有512座温室大棚,青椒获评"名特优鲜农产品"。但真正的变革在于农文旅融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中心里,孩子们通过VR学习农耕;"南望南村"民宿集群中,薯宿的亲子房与"铜锅涮"的烟火气相映成趣。360亩玉米迷宫和彩绘观光区,让土地托管收益提升800元/亩,去年集体经济收入达260万元。
老圈沟乡
风光电与牛羊乳的循环经济学
"为养而种"理念下,2.2万亩青贮玉米喂养着京西牧业的安格斯牛群,产业链带动2800人就业。德羊贵乳业的"前厂后牧"模式更显智慧:机械化挤奶厅日均处理20吨羊奶,1500万元年产值让"老圈沟制造"闪耀全国。光伏板阵列间,牧民们笑称这是"太阳放牧,电表数羊"的绿色账本。
从磨子山的松涛到黄旗海的灯影,察哈尔右翼前旗的乡村振兴故事,是数据与诗意的双重奏鸣。当机播的韵律遇见蒙古绣的针脚,当光伏板的银辉照亮诗词集的扉页,这片土地正以最北疆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未来,更多村庄将在"五区一带一轴"蓝图中找到自己的坐标,让乡村振兴的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