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资水之滨的沃土上,赫山区以乡村振兴为笔,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壮美画卷。六个特色村庄如同六颗明珠,闪耀着不同的光彩:这里有数字赋能的智慧农田,有非遗传承的匠心村落,更有茶旅融合的生态秘境......让我们循着稻香与茶韵,走进这场充满诗意的振兴之旅。
泉交河镇竹泉山村
"竹海听泉处,数字种粮忙"——这座千年古村以"智慧农业"实现华丽转身。3000亩高标准农田配备物联网监测系统,无人机巡田、智能灌溉让水稻亩产突破650公斤。村口的数字大屏实时显示土壤墒情,老农用手机APP就能完成田间管理。更令人称奇的是,废弃竹料制成的环保餐具远销海外,年产值超2000万元。
八字哨镇高粱坪村
红高粱是这里的金色名片。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村里发展出2000亩酿酒专用高粱基地,与茅台镇酒企签订长期订单。秋收时节,连绵的红色穗浪与白墙黛瓦的民居相映成趣,游客可体验传统酿酒工艺,品尝地道的"高粱粑粑"。村集体年收入从5万元跃升至120万元,真正酿出了"甜蜜事业"。
兰溪镇北岸新村
"兰溪河水清,米市天下闻"。依托百年米市文化,这里建起湖南首个稻作文化博览园,复原古法砻谷、风车扬谷等场景。村民将祖传的"三熟制"种植技艺申报非遗,开发的"兰溪贡米"品牌每斤售价达28元。夜幕降临时,河岸边的灯光秀以全息投影演绎"一粒米的千年之旅",成为网红打卡地。
衡龙桥镇华林村
走进这个"没有围墙的民宿村",72栋夯土民居改造的精品民宿散落茶山之间。通过"以旧修旧"手法保留湘中民居特色的同时,每家民宿都配有智能温控系统。游客可以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黑茶制作,或在星空帐篷里品尝茶香火锅。去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超800万元。
泥江口镇七里江村
曾经的锰矿污染村,如今变身"生态艺术谷"。通过土壤修复工程,2000亩油茶林重焕生机,枝头挂着可追溯二维码。艺术家驻村创作的"废矿雕塑群"成为地标,废旧矿坑改造成的悬崖剧场定期举办自然音乐会。村里培育的"七里香"茶油品牌,获得欧盟有机认证。
沧水铺镇金山村
"一片茶叶带富一方"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云雾缭绕的生态茶园中,茶农们采用"鸭稻共生"模式,放养的土鸭既除虫又肥田。茶旅融合综合体包含观光工厂、宋代点茶体验馆和悬崖茶室,清明前后的"采茶节"吸引数万游客。村级茶产业协会带动周边6个村共同发展,户均增收3.2万元。
从智慧农田到文化IP,从生态修复到产业融合,赫山区的乡村振兴实践犹如一首平仄相间的七律——既有科技赋能的时代强音,又保留着乡土文明的悠远韵律。这些村庄用不同的发展密码证明:只要守住绿水青山的底色,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广袤乡村必能谱写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