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广袤的黑龙江大地上,乡村振兴的号角响彻云霄。从冰城哈尔滨的智慧农业到漠河北极的生态旅游,从千年古镇的文化焕新到寒地樱桃的甜蜜经济,黑龙江以“多元路径、特色突破”为笔,在黑土地上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篇章。
党建引领,激活振兴“红色引擎” 富锦市 黑龙江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富锦市通过“夺旗争星”活动细化53项考核指标,激发村党组织活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5亿元,打造了仁和村百果园、宋店村丰源养殖场等百余个特色产业项目,形成“一村一品”发展矩阵。 孙吴县沿江满族达斡尔族乡 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资源带动村民增收,成为党建引领产业融合的典范。
特色产业,撬动富民“金色杠杆” 常市龙凤山镇 黑龙江立足资源优势,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五常市龙凤山镇依托黑土地打造“稻花香”品牌,通过绿色种植与电商销售,将优质大米推向全国,带动农旅融合,吸引游客体验稻田风光。 通河县清河村 凭借寒地大樱桃反季种植技术,抢占正月市场,每斤售价高达150元,年产值超百万元,成为“一村一品”标杆,并延伸采摘旅游、深加工产业链,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蓬勃发展。此外,尚志市元宝镇的木耳产业、虎林市虎头镇的生态渔业,均通过规模化种植和品牌化运营,实现产值跃升,助力农民增收。
生态筑基,绘就乡村“绿色底色” 漠河市北极镇 黑龙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漠河市北极镇依托冰雪资源与极光景观,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量激增,带动餐饮、住宿业发展,村民人均收入显著提升。 宁安市渤海镇 以唐代渤海国遗址为核心,修复古迹、举办文化节,吸引游客体验千年历史,推动非遗产品热销,形成“文化+旅游”双轮驱动模式。同时,全省推广“稻+菜”轮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80%,打造出“四季皆景”的生态田园。
科技赋能,点燃农业“蓝色引擎”
富锦市上街基镇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质生产力。富锦市上街基镇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运用物联网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农产品质量飞跃,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嫩江市科洛镇 嫩江市科洛镇引进智能农机设备,建设农业科技服务站,通过数字化管理推动现代化农业转型,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全省还大力推广5G网络、农业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构建数智化物流体系,助力农产品从田间直达餐桌。
人才返乡,凝聚振兴“内生动力” 拜泉县国富镇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拜泉县国富镇通过创业扶持政策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发展特色种养业,带动就业与技术升级,形成“能人引领、全员参与”的发展格局。 通河县三宝村 通河县三宝村的郑民夫妇凭借寒地大樱桃种植,积累4000多名忠实客户,通过直播带货将鲜果销往全国,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三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
示范引领,续写振兴华章 截至2025年,黑龙江累计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示范村54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增长36%。未来,黑龙江将继续深化“千万工程”经验,以特色产业为基、以生态文化为魂、以科技创新为脉,让黑土地上的每一座村庄都成为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共同绘就“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壮美画卷! 黑土育新机,龙江正振兴!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片沃野千里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故事将愈发精彩!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见证乡村振兴丰硕成果,展现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的伟大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沨 值班编辑:刘紫丹 责任编辑:黄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