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敦煌,身着节日盛装,迎接四海宾朋。飞天墙绘灵动飘逸,藻井地砖古朴雅致,移步换景间,丝路古郡的历史风韵扑面而来。
9月21日,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敦煌文博会”)在甘肃敦煌开幕。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中唯一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敦煌文博会已经成功举办六届。5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800余名嘉宾围绕“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主题开展对话,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文化交流、凝聚广泛共识。
人们奔着敦煌和敦煌文化而来。
9月22日,游客在参观敦煌文化主题展。
展馆之中,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成果展、交响丝路·多彩华章——丝绸之路文化融合展、匠心传承·创意绽放——非遗及文创精品展、“南北之光”中国乌拉圭摄影艺术交流展等多个文化展览同台展出,多维度呈现敦煌的璀璨风采,让国内外游客大饱眼福。
论坛之上,创新与发展:敦煌学研究的新使命、敦煌舞的传承发展与现代传播、敦煌文化的文学表达、非遗保护的创新实践与国际合作、国际青年文明互鉴对话等7个议题同步展开,吸引海内外专家学者交流观点、碰撞思想,深入挖掘丝路文化精髓,推动敦煌文化的传承、研究、弘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剧院之内,《千手千眼》大型情景音画剧、“狮子山下——香港与敦煌在一起”音乐会、“相约敦煌”国际会演,以及敦煌本地改造提升后的《又见敦煌》《乐动敦煌》《敦煌盛典》等演出轮流上演,轻盈曼妙的舞姿、悦耳悠扬的音乐让人们沉醉。
在敦煌论坛·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现场,雕塑家何鄂深情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自己在莫高窟临摹壁画时被古代匠师的创造力打动的瞬间。她说:“我是被灿烂文明唤醒的。我明白了千千万万文化遗产上布满的人类文明密码——就是‘创造’二字。”何鄂今年88岁,她依然紧握着手中刻刀,用不竭的热情继续奋力创作。
同样受到敦煌感召和激发的,还有甘肃本土的作家叶舟,他的长篇小说《敦煌本纪》让很多读者着迷。在敦煌文化的文学表达论坛上,他说:“只要我的双脚站在敦煌这片天空下,她就一定会点亮我,赋能我,廓开我的想象,赐予我勇气和奔跑的力量,让我的文字与吟唱布满一种哺育和恩养的光辉。”
敦煌,作为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一批又一批的艺术家、作家为之倾倒,前赴后继前往敦煌采风创作,又在书写敦煌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敦煌文化的时代内涵。
“敦煌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今天,敦煌的标志性意义更加凸显。”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翻译家曹元勇呼吁,“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去了解、认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其他文明。作为一名出版人,我也希望在未来看到国内更多书写敦煌、书写河西走廊的作品,借由‘一带一路’传播到西方、传播到世界。”
“丝绸之路的发展史讲述了人类在相互学习中不断进步的故事,也启示我们,没有任何一种文明是孤立繁荣的,各种文明相互影响、相互成就,在更具包容性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强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说。
在本届敦煌文博会开幕式上,夏泽翰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继续携手甘肃,把敦煌文博会建设成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国际化平台。
“敦煌文博会为加强敦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闫永强说,连续举办的七届敦煌文博会,通过举行一系列以敦煌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为议题的常设性研讨交流活动,共享全球最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保护技术,有效推动了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等一批敦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落地实施,也有力促进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
转自: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