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含预售及海外票房)超《狮子王》,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10亚洲电影。

《哪吒2》为电影行业带来新机遇

《哪吒2》于1月29日上映。1月30日17时30分,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0亿元。2月5日1时3分,总票房(含预售)突破50亿元。2月6日,超越《长津湖》票房成绩,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2月7日21时,总票房(含预售)突破67.922亿元,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2月13日19时09分,总票房(含预售及海外票房)突破10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100亿的电影。

观众对《哪吒2》的评价普遍较高,IMDb评分8.3分,烂番茄影迷爆米花指数达99%。影片凭借高端技术与中国精神的完美融合,以精益求精的制作、充沛复杂的情感、深蕴哲思的文化内涵、锐意创新的姿态以及独特的东方美学,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

《哪吒 2》于2月14日在北美地区正式上映,在澳新、北美等地区上映后,票房销售持续火爆。截至 2月17日13点30分,海外总票房突破7600万元。北美开画首周末票房以三位数的放映影院数量博得约7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200万元)首映周末票房,作为最新一期北美周末票房十强中放映影院最少的影片,其平均票房高达10909美元,仅次于《美国队长4》居榜单第二位。

《哪吒2》的成功不仅为中国动画电影树立了新的标杆,也为中国电影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全球票房表现显示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此外,《哪吒2》的火爆还带动了相关衍生产品的热销,例如泡泡玛特推出的联名产品一度线上线下大面积断货。这种现象表明,中国电影的IP开发和商业化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光线传媒作为主要出品方和发行方,将获得丰厚票房分成。按近120亿票房算,出品方光线传媒与相关方合计可获约43%收益,若影片最终票房达到预测的160亿元,光线传媒收入有望突破30亿元。此外,影片成功还带动了光线传媒在IP衍生领域的拓展,提升了公司商业价值。

光线传媒市值一天蒸发近149亿元

前期因《哪吒2》票房利好,光线传媒股价大幅上涨,2月10日至2月14日连续20%涨停,8个交易日累计涨逾264%。影片的火爆让光线传媒市值迅速提升,市场对其关注度和预期都大幅提高。

然而,尽管《哪吒2》的票房表现极为出色,光线传媒的股价今日却出现了剧烈波动。当日早盘,光线传媒股价一度涨停,随后快速下挫,最低探至27.84元/股,距离跌停价仅差6分钱。午后,光线传媒股价持续下探,股价再度逼近跌停,截至收盘跌14.6%,报29.66元,成交额223.46亿元,换手率24.23%。市值也失守千亿大关,最新总市值870亿元,市值一天蒸发近149亿元。

股价巨震背后,是获利了结、市场情绪和业绩可持续性担忧共振的效应。前期股价因《哪吒2》票房利好已大幅上涨,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从而引发股价回调。同时,近期市场热点较多,资金在不同板块之间流动,可能导致部分资金从影视板块流出,影响了光线传媒股价。

票房盛宴背后隐现边际效应递减。尽管《哪吒2》持续霸榜春节档,但单日票房已从峰值13亿元回落至不足5亿元,市场对后续票房增长动能存疑。《哪吒2》的票房长尾效应(如海外发行、流媒体版权)与后续IP开发(如《哪吒3》立项)将成为估值锚点。若公司未能兑现“票房→现金流→新片储备”的良性循环,千亿市值恐难维系。

中长期而言,光线传媒需证明其能摆脱“单片依赖症”。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滑68%,扣非净利润亏损2781万元,显示主控项目青黄不接的困境7。能否凭借《哪吒2》的现金流孵化新IP,或通过并购整合提升产能,将决定其能否在影视行业周期中站稳脚跟。


转自:热点快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