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秋季造林的黄金时间,晁永福和同事们忙活了一个多月,终于完成了今秋荒山荒沟的补植补造任务——挖好鱼鳞坑,种下一株株山桃、山杏、云杉、刺槐,等一个秋冬的蓄力,待来年开春发芽抽枝、长出新绿。
晁永福是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也是土生土长的彭阳人。前不久,他亲眼见证了家乡发生的一件新鲜事:水土保持造就的好山好水,不仅能长树长草长庄稼,现在还能“长”出钱来!
彭阳县第一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凭证
今年9月12日,彭阳县完成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的首单签约。作为水土保持项目碳汇出让方的彭阳县盛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与宁夏雅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交易水土保持碳汇3.6万吨,总金额111.6万元。交易收益将反哺彭阳县县域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
“我干了这么多年水利工作,之前从没想过有一天‘好水土’也能‘变现’。”晁永福介绍说,这次交易的碳汇项目位于彭阳县王洼镇李岔小流域。从2000年开始,这里连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用23年时间实现水土保持率80.68%。经测算、核证,该流域从2002年到2023年的水土保持碳汇总量为9.3万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金额可达300万元以上。
彭阳县王洼镇李岔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果
对于彭阳县来说,“好水土”得来着实不易。这里曾经荒山秃岭、沟壑纵横、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当地百姓总结了彭阳县当年的山川面貌:“山是和尚头、缺水贵如油、风吹黄沙走、降雨泥水流”。
由于山多川少,耕地多在陡坡上,难种难收,拉犁的牲口常被绳套磨破腿;坡耕地一下雨就“跑水、跑土、跑肥”,缺墒少肥、广种薄收……面对如此困境,彭阳县在过去40年里坚持不懈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改坡造地、修建梯田、建设淤地坝、封育造林等一系列治山理水工程,有效拦截地表径流,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彭阳县多彩梯田勾勒出如画秋景
晁永福说,在多年治理中,彭阳人民因地制宜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好方法,比如“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就是在山顶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在山坡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高标准水平梯田,保墒保肥;在山脚的农田沟渠修建谷坊、塘坝、水窖等,拦蓄径流发展灌溉,并适当开发沟坝地。
一锹一锹的艰辛,一代一代的坚持,将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粮食亩产量倍增;彭阳旱作梯田入选“中国美丽田园”,成为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林下经济、庭院经济、草畜产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也有了广阔发展空间。如今,彭阳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至25%,实现了治山治水、建设生态、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多赢。
彭阳县多彩梯田勾勒出如画秋景
深秋时节的彭阳县,随处爬上一座山都能收获一幅如画美景:各种植被高低错落,层层叠叠铺满山间梯田,好似打翻了大自然的调色盘,泼出一层深绿、一层浅金、一层橙红,从高空俯瞰,就像一圈圈多彩缎带从山脚盘绕至山尖。
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象,只是宁夏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效之一。近年来,全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宁夏,把水土保持作为黄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持续做好治山理水文章。
彭阳县多彩梯田勾勒出如画秋景
据宁夏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马德仁介绍,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淤地坝建设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宁夏水土流失面积由2011年的1.96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23年的1.51万平方公里、减幅23%,水土保持率达到77.3%,年入黄河泥沙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1亿吨减少到2000多万吨。
宁夏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11.35%、56.8%、29%,野生动物、植物分别增加到471种、2139种,塞上山川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水土保持碳汇能力不断提升。
围绕“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目标,宁夏持续深化水土保持与产业融合发展,以小流域为单元,将治山、治坡、治水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有机结合,提供更多更优蕴含水土保持功能的生态产品,水土保持项目区群众人均增收1300余元。彭阳、原州、盐池、隆德、西吉、海原6个县区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宁夏将继续挖掘水土保持碳汇的后备资源,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推动更多水土保持碳汇项目进入碳市场交易,让更多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马德仁说。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