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环佩古琴


“让李子柒过敏的大漆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我制作的每一张古琴都有大漆工艺,每次喷涂大漆我都会过敏几个月。不仅是我,你碰也会过敏的。”11月18日,玖伍文化城内的古琴非遗传习馆,沈阳市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斫(zhuó)制技艺传承人刘晓枫正在录制短视频。从2023年开始,刘晓枫利用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手段推广古琴文化,目前全网播放量破千万,他的琴友也遍布海内外。

古琴匠人在互联网

开辟新领地

从低头制作古琴的匠人,到如今沈阳古琴领域流量第一人,刘晓枫的转变过程,见证了古琴文化近年来由“冷”转“热”的历程。

刘晓枫说:“我是家传手艺制作古琴,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非常叛逆,拒绝传承制作古琴的技艺。可能是我血液里就有热爱古琴的基因,2014年成立了古琴工作室,这也是沈阳首家私人出资的公益性琴社,琴社鼓励爱好者切磋斫琴技艺,演奏技法。推广古琴文化,一直是我的理想,我曾组织过多场古琴雅集和古琴演出,但我总感觉还可以做得更好,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渠道。”

2023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来华访问,欣赏了古琴演奏的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这次演出的古琴是九霄环佩古琴,系唐朝的名贵古琴,距今已有1267年历史,古琴的背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四个字,唐代的时候就刻上去了,黄庭坚和苏轼后来也在古琴上面刻有自己的字迹。

当时,刘晓枫复刻了一张九霄环佩古琴,他的一个朋友将刘晓枫复刻古琴的视频传到了网上,一时间海内外的琴友都给他留言,支持他、鼓励他,甚至还有外地网友特意来沈阳一睹这张古琴的风采。这让刘晓枫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互联网,为古老的古琴文化开辟新领地,让古琴文化焕发新生机。

“触网”是为了让更多人

了解古琴

让古琴“拥抱”互联网,这对一名古琴匠人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刘晓枫不懂互联网,更不了解短视频、直播这些新兴的传播方式。但正如他所言:“匠人最不缺乏的,就是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

从零开始,刘晓枫踏上了学习互联网知识的征程。每天夜幕降临,刘晓枫便坐在电脑前,开始研究短视频的拍摄、剪辑和发布。他学会了如何捕捉非遗技艺的每一个细节,如何运用镜头语言讲述非遗背后的故事。他的短视频,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刻意的炒作,只有最纯粹的匠心和对非遗文化的深情厚谊。

自学慢,就四处求学,一年多的时间跑了6个省份10多个城市……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他的短视频开始在网络上崭露头角。每一篇的播放量,从最初的几百,逐渐增长到几千、几万,直至破百万。网友们被他的匠心打动,被非遗文化的魅力吸引,纷纷留言点赞。

刘晓枫说:“一年多的互联网经历,我深有感触,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海外朋友的喜欢,有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的朋友通过互联网联系我,要学习古琴。”

找“搭子”让古琴文化

在网上“活”起来

在制作古琴方面,刘晓枫是专家,但是传授古琴演奏技艺,并不是他的长项。为此,刘晓枫找到了梅庵琴派第五代传人李旭。

李旭师从梅庵派大师林海鹰先生,多年来她一直深入研习古琴技艺与教学,培养出若干优秀古琴教师,为辽沈地区古琴文化传承做出巨大贡献。为了能够适应互联网传播,李旭研发了古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在刘晓枫的带领下,她开始走上直播之路。

“我们信心满满地开始直播,结果第一天只有10个网友观看,我们并没有放弃,坚持了一个月,粉丝不断增加。古琴传播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过程,我们直播也是在等待有缘人。”李旭说。

为了更好地直播,刘晓枫搭上自己半年的收入,打造现代化直播间,与网友们进行更深入的互动。每场直播,他与李旭都会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展示技艺、讲述故事。他们的直播间,成了非遗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成了网友们了解非遗、热爱非遗的桥梁。

在直播中,他不仅展示非遗技艺的精湛和独特,还分享匠人们背后的故事和坚持。比如,李子柒学习大漆的视频火爆,刘晓枫就在直播间,展示自己因为喷涂大漆过敏的双手。这些小故事,让网友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温度和深度,也激发了他们传承和保护的热情。

刘晓枫说:“古琴文化火的背后是中国文化的强大。今后,我还要利用更多的方式、方法,比如邀请明星学琴,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古琴。”


转自:沈阳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