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个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火出圈,不仅拉动了山西文旅,带火了中国非遗技艺,还让众多海外玩家迷上“悟空”,开启了发现中华文化之旅。这款数字游戏的成功破圈与“出海”,探索了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表达。

“游戏让外国玩家有机会接触到我们的文化,了解我们的国家。《黑神话:悟空》突破了文化壁垒,在全球范围引起热烈反响,是我国文化自信与游戏技术双重飞跃的体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王飚表示,游戏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是提高文化传播与输出能力的有效手段。


地方文旅借势发展

《黑神话:悟空》取材于《西游记》。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一位“天命人”,为了探寻昔日传说的真相,踏上一条充满危险与惊奇的西游之路。

该游戏采用对古建筑实景扫描的方式建构游戏场景,在杭州灵隐寺、丽水时思寺等36个景点取景,其中在山西省的取景地多达27处。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爆火,打卡游戏取景地成为游客们的热门选择。

据同城旅行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16时,关于山西旅游的搜索热度,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17%,其中朔州旅游搜索热度上涨91%,晋城旅游搜索热度上涨63%。8月28日携程发布的《2024暑期出游市场报告》显示,今年暑期山西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38%,全省文旅热度持续升高。

目前,山西、重庆、杭州等多地文旅部门已借势展开宣传。8月20日,山西省文旅厅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结合《黑神话:悟空》游戏画面和当地景点实景的宣传短视频,截至发稿,点赞数超44万,评论超3万条,转发超21万次。

山西省文旅厅宣传推广处处长张晴表示,该游戏的定位和游戏场景的设计思路与山西人文资源特色十分契合。从2022年7月份开始,山西省文旅厅与《黑神话:悟空》游戏制作团队合作,在保护好文物古迹的前提下,与省文物部门共同配合游戏团队的选景拍摄。

伴随《黑神话:悟空》上线,8月22日,山西省文旅厅启动“跟着悟空游山西”主题活动,为游客设计了晋北、晋南、晋东南等涵盖游戏取景地的主题游览线路,并精心设计了通关文牒、通关信物等文创产品,增强旅游体验。

山西省文旅厅发布的主题活动海报

张晴介绍,地上文物看山西,近年来山西文旅厅通过与国内知名高科技公司合作,通过拍摄微短剧等多种方式和渠道,积极宣传推广山西丰厚的文旅资源,助其跨界出圈,目前出圈效果最好的当属《黑神话:悟空》。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山西省的现有古建筑28027处,其中国保单位就有531处,希望它们都能陆续走进大众视野。”张晴表示。


在中国自己的故事里当一次超级英雄

《黑神话:悟空》使用虚幻引擎5开发,采用新的RTX技术,并通过先进的图形处理技术,实现了高度逼真的视觉效果;同时沿用《西游记》的世界观,在角色设计、场景搭建等方面都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这个兼具文化和科技双重属性的“悟空”,让玩家在“西游”途中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中国网友感慨:“我们曾在许多国外的游戏大作里,拯救过不同的世界,但唯独没有在我们自己的故事里,当过一次超级英雄。”

“它实现了情感+艺术+技术的结合,从交互、视觉感官和情感感知等方面,为玩家提供了非常好的沉浸式体验。”吉林动画学院三维游戏美术教研室李猛主任说,该游戏在画面品质、音乐效果、光照效果及渲染等方面可谓国内行业标杆。

游戏的火爆,让外国玩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8月21日,IGN全球站发表了一篇名为《了解这些传说,让更有趣》的长文,向全球玩家推介该游戏的精神内核《西游记》。Youtube平台 CCTV电视剧频道于六年前发布的86版《西游记》电视剧下收获许多外国玩家的评论。

速途网游戏事业部负责人王佩分析认为,孙悟空这一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和在国际市场中的吸引力、《西游记》IP在国际上的传播基础,以及游戏团队与游戏制作技术的支撑,使得该游戏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


中国故事,世界表达

中华传统文化是游戏设计开发的重要创意来源,也是游戏产业跨界合作联动的核心纽带。

2023年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与北京师范大学整理编制的《游戏企业应用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调研报告》显示,84%的企业在游戏角色设计中借鉴了中华传统人物,98%的企业在游戏环境与物品设计中采用了中华传统文化要素。

以《黑神话:悟空》为代表的中国数字游戏,让中国传统文化迅速走向世界舞台,走进全球互联网用户的“屏幕”。除了数字游戏,中国文化正通过多种方式“出海”,广为传播。

由李娟散文《我的阿勒泰》改编的同名8集京产网络剧在海外大放异彩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伴随着中国网文海外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网文、游戏、影视已成“文化出海”的三驾马车。数据显示,网文出海市场规模超过40亿元,海外网络作家约41万名,海外原创作品约62万部,海外访问用户约2.3亿,覆盖全球200+国家及地区,其中美国用户最多。

谈到中国文化“出海”时,李猛谈道,其实适宜“出海”的文化内容特别多。对此,李猛建议,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这些文化或IP像花朵一样对待,去浇灌它们,培育它们,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空间将它们转化为文化产品,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郁欣可是一名来自俄罗斯的、热爱中国文化的留学生。2022年起,她跟随北京语言大学客座教授刘尊学唱中国古诗词。如今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她,每周五下午都会骑着单车赶到北京语言大学来上刘尊的课。目前,郁欣可录制完成10多首古诗词歌曲,让很多亲朋好友喜欢上了中国文化。

在中国留学多年,郁欣可体会到中国在推广中国文化上付出了很多努力。据她所知,中国文化吸引了众多外国留学生,他们在学成归国后,也常常把中医、哲学、中国的生活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未来,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我也不打算放弃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我非常喜欢这个领域,希望未来能继续把中国传统诗歌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古诗词歌曲在世界范围流行。”


转自:光明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