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黄河西岸,诗经故里;乡村振兴,合阳扬帆。在这片承载着《关雎》诗韵的热土上,合阳县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绘就了一幅"农旅融合、生态宜居"的壮美画卷。让我们循着乡村振兴的足迹,探访这些闪耀在渭北高原的明珠村落。
坊镇灵泉村
古寨新生的文旅标杆
灵泉村依托明清古寨遗址,打造"城墙民宿群"和民俗体验馆,复原古法榨油、土织布等技艺。2024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万人次,带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48户,古寨油坊年产值突破300万元,让沉睡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新池镇北顺村
红提葡萄的甜蜜革命
北顺村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阳光玫瑰葡萄2000亩,建成智能温控大棚36座。通过欧盟标准认证的葡萄远销粤港澳,亩均收益达8万元,"北顺红提"品牌价值评估1.2亿元,带动全村户均增收4.5万元。
黑池镇南社村
非遗传承的剪纸之乡
南社村以国家级非遗"合阳剪纸"为核心,建成剪纸传习所、文创工坊,开发婚庆剪纸、动态光影剪纸等新产品。年培训剪纸艺人200余名,作品销往17个国家,相关产业年产值达800万元,让剪刀下的艺术成为致富密码。
甘井镇同堤坊村
循环农业的生态典范
同堤坊村构建"猪-沼-果"循环产业链,建成万头生态养猪场、3000亩苹果基地和有机肥加工厂。沼气入户率达100%,苹果糖度提升2度,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循环经济年产值突破1.8亿元。
路井镇岱堡村
三产融合的辣椒王国
岱堡村发展辣椒种植5000亩,建成辣椒主题公园、剁椒生产线和电商直播基地。开发辣椒酱、辣椒精油等深加工产品12类,"辣妹子"品牌年销售额达9000万元,带动周边6个村形成产业集群,火红产业映红百姓笑脸。
金峪镇方寨社区
能人返乡的创业热土
方寨社区的樱桃产业年收入突破亿元,成为农户增收的“金果果”,典型种植户王宏武是金峪镇方寨社区农户,2014年回乡创业,种植樱桃十一年,是金峪镇最早种植樱桃的农户之一。他种植的20亩樱桃,年收入可观,品种主要是萨米脱、艳阳、秦樱三号等特色品种。
方寨社区是金峪镇樱桃产业的核心区,樱桃种植面积达1.5万亩,主导品种包括萨米脱、艳阳、秦樱三号等,已形成规模化种植集群。当地通过打造“方寨红”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全链条品控体系,并配套建设产业服务中心、电商平台和冷链物流设施,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从灵泉村的悠悠古韵到北顺村的葡萄飘香,从南社村的剪纸生花到同堤坊村的循环经济,合阳乡村振兴的实践犹如黄河浪花般奔涌向前。这些村庄以产业为笔、生态为墨、文化为魂,在渭北高原书写着新时代的"诗经"新篇,为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板。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