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峨眉山市依托“茶旅融合、生态优先、文化赋能”的发展理念,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发展格局。以下为部分典型村落的成果展示:
高桥镇寨子村
茶旅融合的生态样板
寨子村以万亩生态茶园为核心,建成茶旅融合示范带。通过新建6.78公里的旅游观光大道和2.5公里的佛芽禅茶产业道路,打通深山茶谷与外界的联系,使“峨眉山佛芽禅茶农场”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该村还发展民宿经济,如“初自轻奢民宿”,带动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3万元。茶园采用零污染种植技术,茶叶品质屡获省级奖项,形成“茶园观光+禅茶体验+民宿经济”的完整产业链。
黄湾镇雪芽村
国企引领的茶业振兴
雪芽村通过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兴边富民”计划,从传统农业转型为有机茶种植基地。雪芽茶业向村民赠送1亿株茶苗,建成3000亩有机茶园,并通过“峨眉雪芽”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年销售额超10亿元。村内举办般若茶会、祈福法会等文化活动,打造“中国美丽茶园”文旅名片。集体经济收入从两三万元跃升至10万元,村民通过采茶和民宿出租实现收入翻番。
绥山镇荷叶村
康养农旅的民宿集群
荷叶村以“民宿+康养”为特色,吸引3家大型康养集团和20余家民宿入驻。村内建成“濠梁垂天私汤民宿”等高端度假设施,配套私汤泡池、古建筑群游览(如刘氏祠堂)和生态步道,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64万元,2024年预计达百万元,成为乐山市4A级文旅新村典范。
绥山镇赵河村
农旅互动的创意高地
赵河村依托“天街·李子坪”项目,打造集露营、采摘、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120亩脆红李基地提供采摘体验,配套天街酒馆、茶舍、船屋民宿等特色景观,吸引游客深度参与。村内还引入“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形成“白天采摘、夜间观剧”的全天候旅游模式,年综合收入近10亿元。
胜利街道月南村
生态研学的田园课堂
月南村以花卉苗木和生态农业为基础,推出亲子研学项目,如手工采花、实景情景剧(改编自峨眉爱情故事)。村内建有健康养生基地,结合园艺疗法和自然教育,打造“可学可玩”的田园课堂,年均接待研学游客超5万人次,成为峨眉山脚下的“绿色教育名片”。
青龙社区罗目古镇
千年古镇的文化活化
罗目古镇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保留1400年历史的青瓦木墙和石板街面。通过修复古建筑(如嗣禄桥、苟家大院)和推广传统手工艺(如“白骨刀”特色菜),激活古镇文旅经济。游客可体验古法酿酒、手工制茶,年接待量超50万人次,成为峨眉山“非热门景区”的流量增长点。
双福镇普兴村
高山绿茶的产业引擎
普兴村以3000亩高山茶园为核心,茶叶鲜叶售价高达160元/斤,通过大西南茶叶市场年交易额超40亿元。村内引入竹叶青等龙头企业,推动茶叶加工标准化,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同比增长20%,茶农人均增收近万元。
峨眉山市通过“生态+文旅+产业”的多元融合,成功培育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从茶旅融合到古镇活化,从康养民宿到生态研学,这些村落不仅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更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未来,峨眉山将继续深化茶旅品牌建设,推动更多乡村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沨
值班编辑:刘紫丹
责任编辑:黄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