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以“敢为天下先”的“大包干”精神为内核,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持续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城乡协同、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下从多个维度梳理其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果:
一、改革基因赓续:从“吃饱饭”到“谋发展”
1. 制度创新激发活力
小岗村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化。截至2024年,全村土地流转率达65%,规模化经营使生产效率提升40%。村民通过入股合作社等方式,实现“保底分红+利润分成”,如村民严德友将30亩土地入股后年收入达5万元。
此外,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自2016年实施以来,累计分红超2000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8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36500元。
2. 人才振兴注入动能
通过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基金,小岗村吸引132名青年返乡创业。例如,“80后”村民杨伟创办电商公司,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浙江大学毕业的王萌萌开发“智慧农场”App,推动农业数字化管理。这些“新农人”为乡村发展注入科技与创新动力。
二、产业振兴:三产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1. 农业提质增效
建成1.3万亩高标准农田,引入智慧农业系统,粮食年产量突破1000万公斤。同时,发展蓝莓、稻虾共养等特色产业,其中蓝莓产业通过温室大棚实现稳产高产,年收益达20余万元。
2. 加工业与服务业延伸价值链
小岗村产业园引入食品深加工企业,如安徽小岗新锣食品有限公司的肉制品加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带动千余人就业。旅游业方面,依托“当年农家”体验区、现代农业观光园等,2024年接待游客6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5亿元,并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
三、农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样板间”
1. 红色文化与非遗传承结合
小岗村升级改造“当年农家”景区,重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生活场景,并融入凤阳花鼓、剪纸等非遗文化展示。游客可参与农事体验、手工艺制作,形成“乡村旅游+非遗直播+电子商务”融合模式。
2. 基础设施与品牌升级
新建“乡遇咖啡”等文旅项目吸引年轻群体,打造绿皮火车主题研学基地和观光小火车,推动研学教育与休闲旅游结合。随着宁洛高速小岗出口即将通车,区域交通便利性大幅提升。
四、生态优先与治理创新
1. 绿色发展模式
小岗村建成安徽省首个“零碳乡村示范区”,光伏发电覆盖全村80%用电需求;推广稻虾共养生态农业,农药使用量减少60%,亩均增收3000元。
2. 共建共享治理体系
推行“村民理事会”协商机制,重大事项由村民票决。例如,2023年通过村民投票引进光伏农业项目,实现“棚顶发电、棚内种菇”的立体收益。
五、国际影响: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
小岗村经验为全球农业改革提供借鉴:老挝、莫桑比克等国家代表团多次到访学习土地承包经验;与以色列、荷兰合作引入智能滴灌和温室技术,并通过“一带一路”推广至东南亚、非洲。联合国粮农组织更将其列为“全球减贫案例研究基地”。
从“生死契约”到“分红红包”,小岗村以改革精神为内核,实现了从“试验田”到“样板间”的跨越。其乡村振兴实践不仅惠及村民,更通过三产融合、制度创新和全球合作,为新时代中国乡村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正如村党委书记李锦柱所言:“改革的火种永不熄灭,它将继续照亮中国乡村走向全面振兴。”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沨
值班编辑:刘紫丹
责任编辑:黄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