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长江入海口的广袤土地上,上海乡村振兴的实践如繁星点点,串联起“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现代田园诗篇。从金山廊下的稻种之源到青浦塘郁的康游四季,从浦东盒马村的智慧农业到吕巷白漾的果旅花香,上海以“千万工程”为引领,以示范村为支点,探索城乡融合新路径,为超大城市乡村振兴书写了独具特色的“上海答卷”。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激活治理效能
乡村振兴的底色是党建红。金山区亭林镇后岗村以“都市烟火、卯时(食)后岗”为定位,党总支牵头整合“黑毛猪”“亭林雪瓜”等国家地理标志资源,打造“农业+”产业链,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超30万元,成为农文旅融合的典范。
廊下镇南陆村以“科创田园”为目标,依托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种源基地,构建从“一粒种”到“一粒米”的全链条科技农业,8家水稻合作社年产值突破千万元,党建引领的“火车头”效应日益凸显。
在青浦塘郁村,党总支通过“三生共融·康游四季”规划,推动联怡枇杷乐园、婚庆产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落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百万元,成为城郊融合的标杆。
产业振兴:从“传统农耕”到“多元共舞”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上海以科技赋能、业态创新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科技农业引领转型:浦东长达村依托盒马产业基地,农民变身“产业工人”,数字化农田实现无人化作业,成为“盒马村”的代名词。
新泾村打造“稻花湾”绿色稻米品牌,引入龙头企业构建“稻米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户年增收超300万元。
农文旅融合破圈生长:吕巷镇白漾村以“水果小镇”为核心,施泉葡萄、皇母蟠桃等品牌年产值破亿元,房车营地“漾域”节假日爆满,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增长40%。
宝山新陆村以“蔬香新陆”品牌为媒,推出林下经济示范园和青莲蔬香园,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非遗“四喜风糕”焕发新生。
新兴产业点亮未来:书院镇外灶村创新“书院工坊”项目,引入低碳光伏和科创企业,年租金收益达80万元,形成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
青浦联农村发展观赏鱼养殖,上海聚金合作社年销售额破千万,探索“水经济”致富路。
生态筑基:绿水青山织就“幸福底色”
生态振兴是上海乡村的最美注脚。新泾村投入6145万元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米宝稻浪”木栈道和孝文化广场,537户“小三园”改造让宅前屋后变身花果庭院。
联农村保留江南水乡肌理,修复古桥、古寺与七百年银杏,以“明因夕照”“鹤荡鱼歌”勾勒诗意栖居图景。
浦东新区全域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177公里河道重现鱼虾嬉戏,44公里生态护坡成为市民休闲新去处。
文化铸魂:乡愁记忆焕发时代新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新陆村以非遗“罗泾四喜风糕”为纽带,融合石斛花创新口味,年销售额增长200%,让传统技艺与现代消费碰撞火花。
长达村深挖“盐鹤文化”,以仙鹤雕塑和鹤西亭传承浦东盐业历史,打造“乡愁记忆”打卡地。
白漾村依托蟠桃复合栽培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举办采摘节与乡村音乐节,让农耕文化成为旅游IP。
治理创新:智慧赋能共建共治
上海以制度创新激活乡村治理活力:积分制激发自治热情:新泾村设立“积分超市”,村民通过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兑换商品,宅前屋后整治参与率达90%。
浦东新区构建三级贯通的积分制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域”,推动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
塘郁村引入“幸福云”管理系统,实现“一网统管”与政务服务终端全覆盖,提升治理科学化水平。
未来展望:从“上海样板”到“全国标杆”
上海的乡村振兴实践,是超大城市城乡融合的生动诠释。2025年,浦东新区计划打造84个“示范村”、116个“精品村”,全域推进智慧农田、低碳产业和数字乡村建设。金山区以“水果走廊”串联白漾、吕巷等示范村,构建长三角休闲农业高地;青浦区依托“南院”核心区,推动联怡枇杷乐园等综合体2026年投用,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地标。
正如白漾村党总支书记冯海峰所言:“乡村振兴的真谛,是让乡土基因焕发新生。”在这片承载着江南水乡韵致与现代都市活力的土地上,上海正以“千村千面”的探索,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这里,有黄浦江的奔涌,有淀山湖的静谧,更有沪郊儿女共创共富的壮志豪情。乡村振兴的上海答卷,正成为全国瞩目的标杆!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沨
值班编辑:刘紫丹
责任编辑:黄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