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原大地上,乡村振兴的号角响彻云霄。从豫南的茶山竹海到豫北的菌菇基地,从黄河之滨的古村落到伏牛山麓的生态田园,河南以“千万工程”为引领,以示范村为标杆,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振兴之路。这里,有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有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共生,更有千万农民的笑脸与希望。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激活振兴动能

光山县帅洼村

乡村振兴的底色是党建红。在光山县帅洼村,村党总支书记胡善信带领村民坚守“生态优先、匠心传承”理念,以百年非遗红薯粉条技艺为纽带,构建“四金”增收模式,带动村民年均收入增长18%。民权县双井村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水东”示范区,通过“产学研用销”协同发展马铃薯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

清丰县赵家村

清丰县赵家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从菌菇种植“门外汉”成长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带领村民发展全国最大茶树菇基地,年产值突破1.5亿元,人均收入达5万元。这些实践印证: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定盘星”,更是凝聚人心的“主心骨”。  

产业振兴:从“土特产”到“新质生产力”

产业兴则乡村兴,河南以“一村一品”为抓手,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  

非遗技艺撬动产业链:光山帅洼村将百年红薯粉条非遗工艺与现代产业结合,打造“帅洼九架岭”品牌,年销售额突破225万元,带动100户村民年均增收1.2万元。罗山甘岗村发展红薯粉丝加工,2025年预计销售额达500万元,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让红薯变身“致富金条”。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清丰赵家村建设菌棒加工厂、冷库和电商平台,日产菌包8万袋,年种植茶树菇1500万棒,产品远销20余省市,成为全国菌菇产业“顶流”。民权县双井村联合科研院所共建马铃薯组培基地,发展绿色农业,实现“产学研用销”一体化。  

农旅融合激活新业态:商城县鄢岗镇打造“鄢岗之星”产业园,万亩再生稻、千亩茭白基地与动物园、采摘园联动,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带动260人就业。巩义海上桥村修复42处明清古院落,发展写生艺术、非遗研学,年接待游客16万人次,经济收入280万元,古村焕发新生机。  

生态筑基:绿水青山织就幸福底色

南召县娘娘庙村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最美注脚。南召县娘娘庙村依托玉兰苗木产业,种植3000余亩玉兰森林,年销售收入3200万元,并建设空中光伏电站,村集体年收益超40万元,实现“生态+能源”双赢。

西峡县桑坪镇

西峡县桑坪镇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拆除废弃房屋50余处,发展袋料香菇3000万袋、中药材3.5万亩,经济效益突破4.5亿元,昔日的“脏乱差”蜕变为“绿富美”。

商城金刚台镇本森生态园

商城金刚台镇本森生态园通过“鱼菜共生”“果林养殖”等循环农业模式,打造2200亩生态田园,带动38家民宿餐饮企业兴起,让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文化铸魂:乡愁记忆点亮精神家园

巩义海上桥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巩义海上桥村将非遗传承融入村落发展,开设拓印馆、陶瓷工坊,年接待研学游客超万人次,让古建文化“活起来”。  

民权县双井村深挖红色基因,建设“红色水东”示范区,以红色精神赋能绿色农业,带动红薯、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发展。南召娘娘庙村依托“电力爱心超市”,创新“积分换物”机制,将乡村治理与生态保护结合,激发村民共建共享热情。而商城田湾村以民俗文化为媒,打造天润田园综合体,融合亲子乐园、农耕体验,成为周边“慢生活”旅游胜地。  

治理创新:从“单打独斗”到“全域共进”

组织振兴凝聚发展合力。西峡县桑坪镇推行“12345”工作机制,7个村村集体经济超20万元,创成“四星”支部6个,医保缴费率达95%,实现治理与民生双提升。平舆县构建“三园同构”模式,通过县、乡、村三级产业链融合,推动群众就近就业,户均增收千元。光山帅洼村创新“订单农业+灵活就业”模式,开发适老岗位,让留守老人日薪达150元,实现“家门口致富”。  

未来展望:从“中原样板”到“全国标杆”  

河南的乡村振兴实践,是“千万工程”的深化与创新。2025年,全省统筹25亿元推进乡村建设,培育100个特色产业基地,科技贡献率达63%,为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未来,河南将聚焦数字乡村、低碳农业、文化IP等新赛道,推动更多“赵家村菌菇”“帅洼粉条”“海上桥古村”破圈生长。

 正如光山帅洼村党总支书记胡善信所言:“乡村振兴的真谛,是用好一粒种子、守好一门手艺、带富一方百姓。”在这片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土地上,河南正以“千村千面”的探索,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这里,有黄河的奔涌,有嵩山的巍峨,更有中原儿女共创共富的壮志——乡村振兴的河南答卷,正成为全国瞩目的标杆!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沨

值班编辑:刘紫丹

责任编辑: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