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长江之畔、太湖之滨的江苏大地上,一幅“产业强、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绚丽展开。从茅山脚下的农旅融合到如皋空中的“低空经济”,从盐碱滩涂的华丽转身到水乡田园的智慧蝶变,江苏以“示范村”为标杆,以创新为笔,绘就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苏式样板”。   

产业筑基:特色经济激活乡村动能

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的仙姑村

在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的仙姑村,乡村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实践令人瞩目。自1998年开办首家农家乐以来,这里已形成23家农家乐、16家民宿、6个特色采摘园的产业链,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万元。通过“鹅小仙”IP形象和节庆活动,村庄成为长三角知名的休闲农业观光胜地。

射阳县特庸镇王村

射阳县特庸镇王村以“华夏蚕桑第一村”闻名,90%的农户从事蚕桑产业,年产值超8000万元,将传统农业转化为致富“金丝”。  

仪征马集镇

仪征马集镇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建成5000亩数字农机无人驾驶示范区,黑莓种植规模达8600亩,连续举办省级采摘节,年带动农业旅游超10万人次,形成“富硒稻米+黑莓深加工”的产业矩阵。这些案例印证了江苏“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径——因地制宜,让土地生金、产业生辉。

生态焕新:从“环境痛点”到“诗意栖居”

射阳县新坍镇新潮村

射阳县新坍镇新潮村曾是一片盐碱荒滩,在老书记巴一恺的带领下,村民将其改造成“大粮仓”,如今更以“全国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的姿态,打造农旅融合样板村,展现生态与生产的和谐共生。

江都区小纪镇迎新村

江都区小纪镇迎新村依托里下河水乡资源,构建水产养殖、水上景观长廊等特色生态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水韵”活力。  

如皋平园池村

如皋平园池村将千亩荷塘与“低空经济”结合,通过直升机俯瞰荷田盛景,创造单日870万次网络播放量的“空中美学”,更以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实现“云上农庄”的科技愿景。生态价值的转化,让乡村从“颜值”到“价值”全面升级。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与数字治理并进

仪征马集镇

仪征马集镇的智慧农业令人惊叹:5000亩富硒稻田引入无人驾驶农机,900平方米稻米加工中心实现全链条数字化,黑莓深加工基地年产值突破2亿元,科技让传统农业迈向“高精尖”。

如皋平园池飞行基地

如皋平园池飞行基地开创“低空+农文旅”新模式,普通人经过30小时培训即可取得飞行执照,空中俯瞰农田数据与荷塘美景,科技与文旅碰撞出乡村振兴新火花。

梁垛镇

在治理层面,梁垛镇推行人居环境积分制,16个村达省经济强村标准,临塔村的长者幸福食堂更被央视报道,展现“智治”与“德治”融合的乡村新貌。  

文旅融合:从“风景”到“钱景”的跨越

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

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以“生态立村、文化强村”为核心理念,打造“白塔味道”品牌,动静结合的智慧旅游模式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成为“党旗飘红、产业透绿、民生添彩”的典范。

丁蜀镇西望村

丁蜀镇西望村依托紫砂文化,成立全国首家农民紫砂合作社,聚集千名制壶能手,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国际影响力,村集体收入与农民收入双提升。

郯城县港上镇

郯城县港上镇以草莓产业为核心,整合采摘、冷储、电商,形成产业链条,带动1500余户农民致富,印证了“小草莓撬动大产业”的苏北实践。  

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凝聚振兴合力

梁垛镇

梁垛镇以“梁家人”党建品牌为引领,建立乡村振兴指挥部,实施“书记项目”和民生工程,16个村跻身省经济强村,临塔村创成省级示范村,展现“党建+N”模式的强大效能。

仙姑村

仙姑村通过“党员家庭挂牌亮责”“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激发村民自治热情,构建“和美乡风”。

江都区真武村

江都区真武村探索“支部引领+土地入股+集体经营”模式,盘活闲置资产,带动村民增收,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46万元,成为党建引领共富的鲜活样本。 

沃野逐梦,书写苏式振兴新篇

从茅山脚下的农旅融合到如皋空中的“云端经济”,从盐碱滩涂的生态涅槃到水乡田园的智慧蝶变,江苏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多元实践诠释了“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深刻内涵。截至2024年,江苏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超2500个,培育出仙姑村、白塔村、平园池村等全国标杆,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领跑城镇。

未来,江苏将以“千万工程”经验为蓝本,继续深化“一村一品”“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等创新路径,让更多村庄在振兴浪潮中破茧成蝶,绘就现代版“鱼米之乡”的壮美画卷!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见证乡村振兴丰硕成果,展现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的伟大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 稿:清   沨

编 辑:刘紫丹

责 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