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八桂大地的青山绿水间,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从食用菌产业园的蓬勃生机到废墟蝶变的“世外桃源”,从智慧农田的科技脉动到农文旅融合的诗意栖居,广西以“示范村”为笔,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产业兴村:特色经济激活“造血功能”
田林县潞城瑶族乡红旗村
在田林县潞城瑶族乡红旗村,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黑木耳如繁星点缀,村民岑秀云一边采摘一边笑着说:“在家门口务工,月增收1800多元,还能学技术自己创业!” 田林县依托“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建成2000万棒级食用菌产业园,带动12个乡镇村集体经济增收超85万元,实现“小木耳”撬动“大产业”。
崇左
在“中国糖都”崇左,甘蔗种植机搭载北斗导航,日作业量达20亩,成本降低150元/亩,智慧农业为千亿级蔗糖产业链注入新动能。从“糖罐子”到“果盘子”,广西以六大千亿级农业产业为轴,让农民在家门口端稳“金饭碗”。
生态焕新:从“废墟”到“桃源”的涅槃之路
全州县七分水村
全州县七分水村的故事令人动容。7年前的山洪将村庄夷为废墟,村民唐泽德带领乡亲们清淤泥、筑堤坝,硬是用双手重建家园。如今,这里春有桃花灼灼,秋有乌桕红叶,村道整洁、民宿林立,开耕文化节吸引600多名游客共庆丰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七分水村将生态劣势转为文旅优势,昔日的“伤疤”蜕变为乡村振兴的“样板间”。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点亮乡村未来
崇左市龙州县
在崇左市龙州县的智能大棚里,AI技术精准调控温度、湿度,食用菌产量与品质双提升;泛糖科技数字农场的甘蔗种植机实现“下种、施肥、培土”全流程自动化,效率提升3倍。
田林县爱善现代农业庄园
田林县爱善现代农业庄园更将“阳光玫瑰”葡萄种植与星空帐篷、稻田书屋结合,用“科技+文旅”激活田园经济,年产值达350万元。广西以政策为帆、科技为桨,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迈向“数字领航”。
路网织梦:15万公里乡村路托起振兴希望
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
“这里的山路不止十八弯!”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盘山公路蜿蜒如龙,串联起散落的村庄。十年间,广西新增农村公路5.8万公里,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98.5%的乡镇通三级公路,88%的自然村屯实现硬化路。路通了,物流畅了,宾阳的智慧稻浪、合浦的南珠光华、上林的直播助农,借由四通八达的路网,将“桂字号”品牌送往全国乃至世界。
示范引领:20个特色案例书写“广西经验”
广西乡村振兴改革集成特色案例中,阳朔鸡窝渡村的山水民宿、三江平岩村的侗族风情、宁明珠连村的边关文化……20个示范村如繁星闪耀,探索出“东、南、西、北、山丘、沿海”差异化的振兴路径。政策奖补、土地流转、联农带农,一系列创新机制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2024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54元,增速领跑城镇。
播种甜蜜,收获未来
从田垄间的菌香到蔗海里的甜意,从废墟重生的坚韧到智慧农业的创新,广西乡村振兴示范村正以多元姿态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的故事,是产业的蓬勃、生态的觉醒、科技的跃动,更是八桂儿女用汗水浇灌希望的壮歌。未来,广西将继续以“示范”为旗,让更多村庄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破茧成蝶,共赴“诗与远方”!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 稿:清沨
值班编辑:刘紫丹
责任编辑:黄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