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国斌中国驻法国斯特拉斯堡前总领事,驻法国留尼汪首任总领事,先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办公厅、礼宾司、钓鱼台国宾馆、领事司任职,常驻非洲8年、法国11年,走访140余国家,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30余国。

著有《外交官说礼仪》《新编公务员外事礼仪》《礼赢天下》《亮出最好的自己》《足迹》《绿岛仙踪》《皇家赌城》《中国外交故事》等。

“高棉的微笑”

是世界上最美最宁静的微笑

那是柬埔寨人的精神信仰

距离上次在柬埔寨开会,已经过去4个月了(书籍出版于2006年)。这几天整理照片时,看到了许多年前与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的合影,关于这位老人颠簸传奇的一生、与中国不得不说的故事,突然纷纷涌现。记忆长河中,那些关于柬埔寨星星点点的模糊片段渐渐明朗起来,慢慢勾勒出我眼中那些最初以及最后的影像来。

第一次去柬埔寨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工作原因,并没有停留多长时间就返回了国内。那时候对柬埔寨的基本印象还停留在历史悠久、风景优美上。

柬埔寨的地理位置

这个居于东南亚一隅的国家,东部同越南接壤,北部与老挝相邻,西部与泰国毗邻,既创造了叹为观止的吴哥文明,又坐拥广袤的平原和葱郁的森林。但也只是表象上的认知,直到后来与亲王西哈努克相识,才对柬埔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

第一次见到亲王,是在前往塞内加尔的飞机上。有一位先生经过我身边时,突然掉落了一本书。当我捡起来还给对方时,愕然发现对方是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他用法语对我表示了感谢,我就用法语说了不客气。没想到亲王听到我说法语,非常高兴,就和我聊起了天。

就是在这么偶然的机遇下,我和西哈努克亲王进行了交流。说来更巧的是,当时塞内加尔的前总统桑格尔也在头等舱内,两位国家领导人都询问了我一些关于中国的问题,尤其是西哈努克亲王兴奋地向我说道,“中国真是太棒了,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对柬埔寨非常的友好,是我的第二祖国……”等等。

后来,在2004年的时候,西哈努克以柬埔寨国王身份访问中国。我当时在礼宾司工作,参与了此次接待活动。一如初次相见,他还是很亲切随和,活动结束后接见了我们每个工作人员,并非常贴心地为每个人准备了小礼物。

2009年10月1日,诺罗敦·西哈努克(左)与夫人莫尼列在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图源:新华社)

就像国家领导人在对西哈努克的悼词中提到的那样,“西哈努克亲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长期致力于中柬友好,同中国几代领导人结下了深厚友谊。”从上世纪70年代的流亡动乱中暂居北京,到晚年在北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西哈努克早已把中国当做了他的第二故乡。他曾创作了《怀念中国》和《啊,中国,我亲爱的第二祖国》等赞颂中柬友好的歌曲。

西哈努克创作的《怀念中国》曲谱

记得在其晚年时期,西哈努克长期在北京养病,钓鱼台国宾馆为他专门开辟了一个小院。每逢春节,我们都要代表领导去拜会他,总能听到西哈努克讲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中国医术的肯定。他曾向我强调过,中国医术很高超,是中国的医术减轻了他的许多病痛、延长了寿命,否则患上他的这个病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这样说也许含有夸张的成分,但我再一次从这些话语中感受到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对中国发自内心的热爱,也从中感受到柬埔寨人身上的那种佛性,对人的亲切、对事的坦然、对生活的感恩和虔诚。

吴哥窟主体建筑

几个月前我前往柬埔寨暹粒参会时,对这种感受又有了更真切的体验。提到暹粒,很多人都会想起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吴哥窟。那庄严宏伟中又透着精致的建筑物是柬埔寨人的精神信仰,层层叠叠的台阶拾级而上,记录着这个国家经历的沧桑,也镌刻下人民的不屈与希望。

在吴哥窟寺庙中祈祷的妇人

不过,更引起我注意的是在庙里祈福的妇人,周围的喧嚣好像全然不在她们的世界之内,跪坐在地上,双手合十,目光专注,右前方的茉莉花、莲花香散在空气中,她们的虔诚令人动容。查阅柬埔寨的历史,你会发现,这个国家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战火和动荡中徘徊,但佛教给了人民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这也验证了“柔者胜在坚韧”。

柬埔寨的马戏表演

当地还有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表演——马戏。不过,完全不同于我们通常看到的马戏团表演。柬埔寨的马戏表演没有项圈,没有动物,完全依靠人的肢体演绎,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糅合了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的艺术形式。也没有很复杂、奢侈的道具,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洗脸盆都可能会被当做道具,但是演绎水平却不是简单的,而是追求精致和饱满感情的。据酒店服务员讲,这是一种公益性质的表演活动,可以帮助当地人就业,赚取生活费。

相较第一次的陌生,第二次来到柬埔寨让我倍感温暖。饭店服务员、商店的售货员、出租车司机、行人、政府工作人员……我所碰到的每一个柬埔寨人都面带微笑,双手合并向每一个人致以问候,温暖着每个异国他乡的访客。

柬埔寨的小商贩

和善的出租车司机

作者在吴哥窟和演艺人员的合影

吴哥窟一角

突然想起初次去柬埔寨,那时候只觉得很远,现在不知不觉间无论从文化心理上,还是地理空间上,与柬埔寨亲近了很多。我想,这不仅是交通技术革新带来的改变,也是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之后产生的感想。

湄公河流经的国家

柬埔寨与中国向来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从地理上看,湄公河连接了两个国家;从历史传统上看,柬中关系向来同声共气;从未来的发展前景看,中国与柬埔寨在东盟合作、预防国际犯罪等方面还会有更多的合作。

我期待某天在心理上能够离柬埔寨越来越近,比现在还要更近。只是,别了,西哈努克亲王,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确是再也不能看见了。


文章转自:外交官说事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