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吕聪敏先后在中国驻英国代办处、外交部欧美司、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外交部美大司任职,曾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外事秘书、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各国议会联盟执行委员、中美议会交流机制中方副主席、中国加拿大议会协会中方主席等职。

二十几年前,我手头工作已不太多,一些朋友鼓励和建议我写点回忆类的文章,我于是动起手来。我在工作岗位时,以写公文为主,记事性散文随笔写得不多。写什么,怎么写?想来想去,我拟定两条:一是写工作,二是写人生。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几位挚友送给我的几本小书。别看书样“不起眼”,但翻阅几页立马感到:书乍一看不起眼,实则不简单。正是这几本小书,激发了我学习和思考的灵感,也是我热衷写散文随笔的开端。

一本是我的外交部同事、山西乡友张国斌的作品《足迹》;第二本是呼和浩特一中的校友、师兄,《求是》杂志编辑孙士杰的作品《提炼生活》;第三本(共四册)是我小学的发小、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刘济民的《四季文集》(《春潮集》《夏夜集》《秋韵集》《冬雪集》)。阅读这些作品有一番故事,说起来话长,但我喜欢回忆,总是津津有味。


《足迹》

一个外交官眼中的世界

国斌的《足迹》,篇幅不长,但生动鲜活。书中记述的故事是他在五洲四海因公出访和常驻的所见、所闻、所思。涉足的地域既有欧美,也有非洲南亚。在他的脑海中是“情满中华”四个大字。在文章的描述中,你会了解到外国的人文民俗,但他总不忘告诉读者:“足迹越是天涯海角,越是感到祖国和家乡的亲切和美好!”

国斌周游列国有传奇色彩,我们二人的经历类似,留下的不只是足迹,更多的是思考。所到之处的见闻告诉我们,世事凉热自有来头。作为一名新中国的外交干部,应该是一个有世界眼光的游者、一个有“天人合一”“和合共处”理念的智者。国斌和我等外交同事,对习近平外交思想、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如此深切的感知和认识,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长期积淀的。我们漫长的足迹似乎早已无影无踪,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成长历程是被我们的足迹逐一记录在册的。

《提炼生活》

生活是积累素材,文章是整理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之树常青。

孙士杰同志的《提炼生活》是他在北京工作时为北京晚报陆续写的散文和随笔,短小精干,每篇不足二百字。这都是他的读书笔记。他对我说过,生活是积累素材,写作是提炼生活。积累再多,不去提炼、总结也是不行的。士杰年长我几岁。我退休这些年陆续写了不少文章,其动力之一就是孙士杰《提炼生活》的启发。

《四季文集》

《春潮集》

《夏夜集》

《秋韵集》

《冬雪集》

刘济民同志的《四季文集》,内容不少,核心要义是一句话:精神是最宝贵的财富。济民的书给我的写作点亮了一束智慧之光。我病重在协和医院抢救期间,坚持写出一本心血之作《感悟人生之道,生活之树长青》。病癒出院时,协和医院的主治大夫对我说:“你能逃过一难,主要原因是你心态好,精神力量救了你!”大夫的话我同意。回过头来我再读济民的文章,深有感慨!人活的就是一口气、一股劲,就是一种精神。读者从我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居然不失生活的信心,原因就是一条:精气神不可没有!

“小老虎书屋”

妈妈在我两岁半时给我起名“小老虎”,遂我将卧室命名为“小老虎书屋”。

我家的“小老虎书屋”书报不少,本文提到的几本看似不起眼、不大气,但它们是我的枕边书,我珍惜,有空就看看。用“点燃我心灵之光”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国斌关于法兰西文化和非洲大地的描绘、济民关于江苏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创业奇迹的记述、士杰关于散文作品让人品味生活甘泉等亲身感悟,我一读再读,阅读给了我灵感,也教会了我写作方法。我总爱说一句话:学生,学生,就是学人生。我这个活了八十七年的学生,至今似乎仍学无止境。


(本文写于2025年3月29日晚)

来源:| 外交官说事儿 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