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北京大学图书馆主办的走近中国书法系列讲座第十讲在图书馆北配楼科学报告厅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洪厚甜受邀作题为“体验书写,享受书法——书法艺术学习漫谈”的讲座。全校80余位师生报名参与讲座,共同了解书法历史,欣赏书法创作,体会书法之美。本次讲座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祝帅主持。
讲座现场
洪厚甜指出了书法理论研究与书法实践的关系:没有书法实践就无法探寻到书法艺术的内核,并以唐代最有影响力的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为例,说明他的影响力来源不仅是其创立的书法理论,更在于其对“二王”书法体系的深刻继承。洪厚甜讨论了书法艺术实践的三个层面:把字写得正确与美观、体验书写的艺术、在书法中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是一种中国特有的精神符号。他通过对书法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的探讨,说明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应当拥有三个品质: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精湛的技术积累。他盘点了历史上闻名的书法大师的经历,说明练习书法的最终形态应当是通过笔墨传递作者的精神世界,让笔墨与人融为一体。
洪厚甜讲座
洪厚甜指出学习书法艺术应该遵循的路径。首先,应从篆隶入手,打好书法学习的基础。篆书是书法艺术发展的源头,隶书则是篆书线条更为开放的承载形式,学好了篆隶就抓住了中国书法的灵魂。其次,应以王羲之、王献之的笔法为模范学习行草书。“二王”的小草、大草都构成了中国书法体系的核心,二者并重、不可偏废。最后,唐代是楷书发展的高峰,应在扎实掌握篆隶、行草的基础上学习以褚遂良、颜真卿等书家为代表的唐代楷书。
在提问交流环节,听众表现积极。关于书法创作,洪厚甜指出,书法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一样,都应该先模仿再独立,在初级阶段必须扎实模仿大师作品,待积累到一定程度再融入自己的设计、最终走向收放自如的独立创作。关于书法艺术的大众性与精英性,洪厚甜认为书法既是大众的,又是小众的,书法学习者应努力成为“少数”,攀登书法艺术的塔尖。关于简牍对书法学习的价值,洪厚甜指出以不同形式存在的书法范本都是书法艺术的表达,对书法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洪厚甜向北大图书馆赠送书法作品
提问环节结束后,洪厚甜执起毛笔亲自为听众们展示篆隶临摹的方法,就篆隶临摹中的具体要诀向听众们作了详细阐释,在场师生近距离感受到了书法学习的方法要领,受益匪浅。在祝帅的带领和讲解下,洪厚甜和听众们移步“芸台丹青: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画珍品展”,共同欣赏馆藏书画珍品,感受北大的艺术底蕴。洪厚甜回到报告厅后,现场慷慨挥毫,将作品赠予北大图书馆。祝帅代表北大图书馆向洪厚甜赠送了纪念奖杯,并在总结中认为,洪厚甜是书法实践领域的思想家,他的理论是自己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又用清晰的思想指导着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他的艺术之路能够给北大同学从事书法创作以多方面的启示。
主讲嘉宾简介:
洪厚甜,1963年出生于四川什邡,号净堂,职业书法家。师从李良栋、蒲宏湘、张海、李刚田、陈振濂、何应辉,进修于四川省诗书画院何应辉先生工作室。现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中国文促会书法篆刻院艺委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被评为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之一;201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2012年受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邀请作《洪厚甜楷书教学》80讲系列讲座;2013年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名工程”。
转自:北京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