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这座浸润着十三朝历史的古都,饮食里也藏着时光的味道。从街头巷尾的市井小吃到传承百年的宴席名菜,每一口都是中原大地的醇厚与沉稳,像洛水般绵长,似龙门石窟般厚重。

水席·牡丹燕菜:一朵“花”里的古都底蕴

牡丹燕菜是洛阳水席的头道菜,藏着古人的巧思与雅致。将白萝卜切细丝,焯水后挤干水分,拌上绿豆粉蒸制成“素肉”,再配上鸡肉丝、海参、鱿鱼、香菇等食材,加高汤炖煮。出锅后,用蛋黄糕雕成一朵牡丹摆在菜中央,汤清味鲜,“素肉”细滑如丝,与荤菜的醇厚相互交融。这道菜看似清淡,却层次丰富,白萝卜的清甜中和了高汤的浓郁,雕花的牡丹更是点睛之笔——既显宴席的精致,又暗合洛阳“牡丹花城”的美誉,一口吃下,仿佛能尝到古都的风雅与从容。

牛肉汤:一碗热汤里的清晨暖意

洛阳人的一天,常从一碗牛肉汤开始。凌晨的汤馆里,大铁锅里牛骨与牛肉翻滚,咕嘟出奶白的汤头,撒上胡椒、葱花,香气能飘出半条街。食客来了,老板舀一勺热汤,按喜好加粉丝、豆腐皮、油饼丝,再浇上一勺滚烫的原汤。捧碗趁热喝,汤鲜而不膻,牛肉的醇香混着胡椒的微辣,暖得人鼻尖冒汗;油饼丝泡在汤里,吸足了汤汁,软中带韧。这碗汤没有复杂的工序,却藏着洛阳人的实在——用料扎实,滋味纯粹,是寒冬清晨的慰藉,也是市井生活里最踏实的温暖。

浆面条:一筷酸香里的家常记忆

浆面条是洛阳人餐桌上的“家常菜王”,用绿豆发酵的浆水做汤底,酸香独特。锅里烧开放入浆水,加面条煮熟,再丢一把青菜、黄豆、花生,出锅前撒上韭菜花。面条吸足了浆水的酸香,入口微酸带咸,黄豆的脆、花生的香、青菜的清爽交织在一起。酸香不刺鼻,反而格外开胃,尤其适合搭配一碟辣萝卜条。这道菜带着老洛阳的生活智慧,简单的食材因发酵而焕发生机,酸香里是烟火气,也是代代相传的家常滋味,一口下去,像回到奶奶的厨房,满是亲切与安稳。

香港环球卫视《每日一品》栏目探寻华夏文化瑰宝,游历名胜古迹,展现华夏魅力,见证非凡传奇!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编稿: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