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云海翻涌的壮阔里,在新安江蜿蜒流淌的柔情中,徽州这片浸润着千年徽文化的土地,孕育出独具风骨的饮食文明。徽州美食恰似一幅水墨丹青,以山珍河鲜为墨,以岁月传承为笔,将徽商的坚韧、文人的雅致,熬煮成餐桌上的质朴与醇厚,在一菜一味间勾勒出江南烟雨里的诗意与烟火。

臭鳜鱼:一坛发酵里的风味传奇

作为徽州菜的“灵魂担当”,臭鳜鱼堪称味觉的奇妙冒险。精选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制后,置于木桶中,用山间青石板压制,在特定温度湿度下自然发酵。表皮微微泛着灰白,散发着独特的发酵香气,看似“臭”味扑鼻,实则暗藏玄机。热油起锅,将鳜鱼煎至两面金黄,加入葱姜蒜、酱油、徽州火腿片焖煮。揭开锅盖的瞬间,咸香与鱼鲜交融迸发,蒜瓣状的鱼肉纹理清晰,夹起一块,外酥里嫩,咸鲜微辣的汤汁渗入肌理,发酵后的独特风味在舌尖层层绽放。这道曾是徽商长途贩运时智慧结晶的佳肴,不仅承载着游子的乡愁,更诠释了徽州人“以臭为鲜”的味觉哲学。

毛豆腐:一丛绒毛里的岁月匠心

毛豆腐,是徽州人写给时光的情书。精选优质黄豆制成豆腐,切块后均匀码放在竹筛中,覆盖洁净纱布,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静待5 - 7天。当豆腐表面长出细密银白的绒毛,一场奇妙的风味蜕变已然完成。铁锅热油,豆腐块下锅煎至两面金黄,绒毛化作酥脆的“金衣”。佐以辣椒酱、葱花,趁热咬下,外脆里嫩,发酵产生的独特鲜味与豆香交织,醇厚绵长。从一粒黄豆到毛豆腐的华丽转身,凝聚着徽州人对微生物的深刻理解,也见证着代代相传的匠心工艺。

胡适一品锅:一锅荟萃里的阖家温情

胡适一品锅,是徽州人家宴上的“压轴大戏”。这道相传因胡适而闻名的菜肴,以圆铁锅为容器,自下而上层层叠放食材:底层垫上笋干、干豆角吸收汤汁,中层码放五花肉、豆腐、白菜,上层点缀蛋饺、鸡块、香菇。浇上秘制高汤,小火慢炖数小时。随着咕嘟声响,食材的香气四溢,荤素滋味相互渗透。最底层的笋干吸饱了肉香,上层的鸡肉浸润着山蔬的清甜,每一勺都饱含丰富层次。一家人围坐锅旁,热气氤氲中,夹起的不仅是美味,更是阖家团圆的温情与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

方腊鱼:一尾银鳞里的历史遗韵

方腊鱼,是美食与历史的奇妙碰撞。取鳜鱼一条,鱼头鱼尾保留,鱼肉切片腌制后炸至金黄酥脆,摆盘时复原鱼形;另以虾仁打成虾泥,制成球状炸熟,宛如珍珠点缀。浇上酸甜可口的番茄汁,撒上碧绿香菜。鱼肉外酥里嫩,虾球弹牙鲜香,酸甜的酱汁平衡了油腻,口感丰富。相传此菜为纪念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而创,将历史故事融入烹饪,一口鱼肉,仿佛穿越千年,诉说着徽州大地上的风云往事 。

州的美食,是马头墙下的烟火诗行。臭鳜鱼的发酵传奇、毛豆腐的匠心蜕变、一品锅的阖家温情、方腊鱼的历史遗韵,它们以山水馈赠为基,以人文积淀为魂,将徽州的清雅风骨与生活智慧,化作舌尖上历久弥新的乡愁印记。

香港环球卫视《每日一品》栏目探寻华夏文化瑰宝,游历名胜古迹,展现华夏魅力,见证非凡传奇!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编稿: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