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春节申遗结果尘埃落定,中华儿女纷纷为之欢呼雀跃。至此,中国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报片时长为9分30秒,“四川南充阆中”字幕在影片中出现多次,阆中春节民俗元素出现22处,总时长为1分19秒,阆中也成为春节民俗元素亮相最多的县级城市。
南充市域内的阆中,千年古城,一人一历开启春节纪元,一砖一瓦诉说春节故事,一风一俗书写春节文化。
为此,讲好春节申遗成功的阆中故事,做好春节申遗成功阆中的后半篇文章,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组团宣传,细节决定成败。与联袂参与申报的四川地区的自贡灯会、绵竹年画、夹江年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宣传矩阵,融合报、刊、网、微、端、屏等多种传播媒介,传统媒体、新媒体交融,打好宣传报道组合拳。
擘画蓝图,落细各项任务。目标要细,要求要细,责任要细,措施要细;加大软硬件投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春节老人”落下闳及阆中春节文化,走出历史、融入当代、面向世界,奋力谱写阆中篇章。
守正创新,态度决定一切。春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也是全人类共享的节日和文化。春节,因山川不同、风物迥异,各地的年俗各具风华,譬如北方继承的年夜饭、南方时兴的“年午饭”,万变不离其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润一方情。
文经结合,消费拉动经济。阆中“大门”常打开,来的都是客。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以传统戏剧为形式,以流传的民俗、古朴的民宿、当地的民食为载体,以中天楼、四川贡院等古迹为看点,以热情好客、诚信经营为抓手,以文旅互动方式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为目的,打造锦绣而开放的古城,让远方的客人走进来、留下来、好再来。
擦亮阆中市“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金字招牌,推动文化经济深度融合,闹闹热热、踏踏实实过好第一个“非遗版”春节,在接续奋斗中,讲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阆中故事。
转自:南充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