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只有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4年10月15日,观众在参观展览。

理论指南: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与党的科学理论深入互动、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价值导向和实践路径,吹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动号角。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出愈加强大的真理力量。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内涵、实践要求、强大引领力,系统把握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形势和工作着力点,让思想的力量转化为繁荣文化事业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旗帜指引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事实雄辩地表明,我国文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增强思想引领力。新征程上,要坚持党的领导,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24年10月23日,瑶族少年在梧州市蒙山县长坪瑶族乡图腾广场表演长鼓舞。

动力之源: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创造的领域。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活力源泉,是文明绵延繁盛的不竭动力。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从生死危亡走向奋起复兴、中国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历程,也是中华文化焕发活力、重铸辉煌的历程。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有赖于充分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力、创造力。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价值取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文化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回答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成效由谁评价等根本性问题,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才能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新征程上,要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符合文化领域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内在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和精神命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的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针。新征程上,要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保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更好传承历史文脉。

迫切任务:大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仅有助于塑造国家形象、促进国际交流,也是我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只有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才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新征程上,要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让精彩的中国拥有精彩的讲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华文化之光照亮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牢固文化根基。


转自:新华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