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简称“非博会”)在山东济南举办,主题展参展的211项非遗代表性项目、10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全面展现了中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的非遗保护成果。时尚的非遗周边产品、新颖的体验方式及非遗保护传承的新举措、新思路,不仅让观众们体验了一场中华传统文化精粹的“深度游”,更让人感叹,在融入现代生活的过程中,非遗正在“潮”起来。
山东泰安,国家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表演《泰山石敢当》。
嘴里唱着词曲、两脚操控锣鼓、手上耍着皮影。一位白发老人在“非博会”上表演泰山皮影戏“武松打虎”,浑身是戏。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不住叫好。这位身怀绝技的表演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泰山皮影戏”的第六代传承人范正安。他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泰山皮影戏可称为一个人的“独角戏”,古老绝活“十不闲”是泰山皮影戏最大的特色:一个人要操作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木鱼、竹板、鸳鸯板八样乐器,再加上操纵皮影和演唱,一个人当十个人用。
范正安8岁与皮影戏结缘,如今,已届耄耋之年的他仍活跃在一线,每月都得表演几场。“多演一场就能让泰山皮影戏得到更多传播,尤其让年轻人感兴趣”。不过,如今的泰山皮影戏不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范正安表示,借着国家非遗保护的“春风”,他近年来开门收徒,成立演出团队和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研究院中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研发新产品和新剧目,承接皮影肖像定制服务,还接受个人、企业剧目定制等。“自己造血,才能养活自己,发展自己。”范正安说。
在济南皮影展台,皮影玩偶、皮制耳环、联名巧克力等新颖时尚的周边产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把玩。济南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80后”李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1955年,济南皮影戏第二代传承人曾在北京为国家领导人演出。“现在已经过了皮影戏的黄金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皮影艺术,需要更多年轻人一起探索”。2018年李娟成立国内第一支皮影“女团”,带领团队创作了绘本系列、童话系列、国潮风系列、汉字系列、红色故事系列等50余部皮影新戏,研发出200多款皮影周边产品,并为政府、企业录制皮影宣传片、小故事,通过线上广泛传播,深受年轻人喜欢。
年画还有什么用?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终于想出了答案——年画的美好寓意是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最佳连接点。于是,近几年,一批既新潮又传统的“解忧年画”火出了圈:“脱单神器”“行桃花运”的喜神年画,“儿女双全”的送子娘娘年画等,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木版年画最好的‘博物馆’一定是在每个人的家里,在每个家庭期盼美好生活的愿景中,它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刘钟萍说。
在安亭药斑布的展台上,药斑布与皮具、干花、棉麻等不同材质跨界融合,制成皮包、旗袍、零钱包、公仔玩具、香囊等时尚单品,颇具国际大牌风范。安亭药斑布已有800多年历史,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西方面料进入中国,药斑布逐渐被人淡忘。2009年安亭药斑布印染技艺被列入上海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药斑布的‘药’,是指染色原料蓼蓝草,俗称板蓝根;‘斑’是指漏版刻印后形成的花纹。一件药斑布作品问世前,至少要经过10多道工序”。该技艺传承人胡苏芬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药斑布就是祥林嫂那个年代的人穿的,但我想让它变得时髦起来,把非遗和当下时尚元素进行结合、解构再重构,才能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让安亭药斑布从保护性传承向生产性传承发展。”
本届非博会上,非遗不仅可观可感,还以新技术打开新玩法。观众通过互动展示设备体验川剧变脸;用电子笔体验景泰蓝传统制作技艺。在互动体验项目“纸鸢漫游”中,观众拉动虚拟风筝线便能享受放风筝的乐趣。在“太极拳交互体验区”,观众可跟着虚拟人学打太极拳。
在高校非遗产品展区,展出了各地高校学生的非遗作品。如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展区展示了该校毕业生、苗族蜡染技艺台江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唐启凤的作品。自2015年入选首批研培计划以来,该学院近十年培养出大批学生,其中九成专注于非遗保护传承。
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交流分享会上,多位业界人士分享了非遗与景区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例如,今年6月,江西省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旅游区保留最完整、最古老、最大的柴窑徐家窑复烧点火。每月开窑成为景区一项固定的文化活动,相关陶瓷产品受到热捧,带给游客更丰富的旅游体验。今年十一长假期间,河北唐山宴饮食文化博物馆门前连续多日排起了长队。这座可以“吃”的博物馆,不仅有150余种唐山风味特色小吃,还有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各色美食,打造“非遗+美食”“非遗+节庆”等系列非遗旅游体验项目。
保护非遗文化生态链
“非遗是活态的文化,是一个生命体,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绝不只是文物式地抢救和文献式地留存,更需要形成再生产、再创造、再传播、再交流”。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在非博会上表示,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我国加入《公约》这20年,全面构建起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体系,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方案”。
潘鲁生认为,非遗保护传承的“中国实践”有3个主要特色。第一,把握“活态”本质,做到以人为本。关注传承主体,重视教育等系统保护传承。第二,关注“生态”构成和整体性保护,建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使传统文化的乡村母体得到振兴发展,城乡社区的文化联系加强。第三,坚定“文化自信”,全民参与。20年来,中国的非遗保护,从国家主导推动,实施行政资源配置,提供系统的政策、制度、资金和人力支持,进一步向广泛的社会参与拓展,形成文化创造力。
“西藏的爱马仕”。在泽当毛哗叽手工编织非遗工坊展台,藏族姑娘次珍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很多顾客这样形容该工坊的产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泽当毛哗叽编织技艺,相传是唐朝文成公主把汉族的纺织工艺融入藏族传统氆氇纺织技术中派生出来的。展台上的包包、围巾等融合了时尚设计与非遗技艺。2019年,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设立了泽当毛哗叽手工编织非遗工坊,进行编织技能培训和产品生产。2023年该工坊总产值达860万元,不仅推动了非遗技艺的传承,还带动当地80人就业,助力人均年收入增收3.2万元。
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展台上,具有浓郁新疆刺绣风格的帽子、耳机、项链等格外讨喜。据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全国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目前,工作站已开发了798种哈密刺绣新产品,参加工作站研培的绣娘达5611人次。“工作站+高校+刺绣传承人”协调联动机制,则将订单制作与旅游产品售卖相结合。
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中国在非遗保护领域的一大创举。河南省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保护部副部长王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成立于2017年,区域范围包括宝丰县全境,对说唱文化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区域内既有清凉寺汝官窑遗址、香山观音大士塔及其碑刻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马街书会、宝丰魔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马街书会是历史悠久的民间曲艺盛会,已有近千年历史。“文化生态保护区在保护地方性文化生态系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无论是说唱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还是受众,都是说唱文化生态链条的一环。”王菁说。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格萨尔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在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区展台,格萨尔传承人图登达杰在表演格萨尔史诗说唱时,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格萨尔》英雄史诗逾2000多万字,熔铸了神话、传统民歌、格言俚语等,全面反映了藏族等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2009年格萨(斯)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数字传播成为其破圈的突破口。成立于2012年的青海省果洛州格萨尔博物馆是果洛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工程之一。博物馆负责人琼茨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为开辟格萨尔文化传承发展新路径,该博物馆正在联合多家公司开发格萨尔文化数字博物馆,主要聚焦几大功能板块:格萨尔博物馆数字孪生云平台、格萨尔文化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格萨尔数字光影秀等,以实现格萨尔文化IP数字内容的生产、创作、推广、展示、交易等功能,让格萨尔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潘鲁生建议,未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突出几个重点。一是把握“时代性”。同当代最新的科技成就相结合,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融入新赛道、新学科,实现属于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与创新体系。二是突出“生活性”。文化资源的创新发展必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特点和习惯相适应。三是激发“驱动性”。进一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乡村振兴、社区发展、青年成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积累文化共识与发展动能。
转自: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