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当晨曦掠过店街塘港的粼粼波光,乌村的青石板路正被槜李的清香唤醒。这里曾是茅盾笔下"田家苦"的江南水乡,如今却以"千万工程"为笔,绘就了一幅"产业强、生态美、文化兴"的现代田园画卷。从传统农耕到"三产融合",从环境整治到数字赋能,乌村用三年时间实现了从"省级重点帮扶村"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华丽转身。让我们循着子恺漫画的笔触,走进这个枕水而生的共富样本,解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乌村实践。
规划联片:破茧成蝶的片区实践
乌村作为桐乡市乡村振兴"东南片区"核心节点,率先打破"一村一域"局限,与桃园村、墅丰村等组建槜李产业党建联盟。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将分散的2000亩槜李基地整合为标准化种植区,农户年均增收超1.2万元。村内新建的5公里生态绿道串联起水墨民宿群与智慧农业园,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秋研学、冬民俗"的四季产业链。
生态筑基:千年水乡的绿色蜕变
践行"千万工程"理念,乌村系统整治店街塘港水系,清淤疏浚河道8公里,建成湿地公园3处,水质从Ⅴ类提升至Ⅲ类。拆除违建猪圈鸭棚42处,改造农房外立面186户,白墙黛瓦间点缀着子恺漫画墙绘,获评"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村内垃圾分类智能化覆盖率达100%,太阳能路灯与生态公厕实现全域覆盖。
产业赋能:槜李IP的乘数效应
深挖"桐乡槜李"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价值,建成冷链物流中心与电商直播基地,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开发槜李酒、果脯等深加工产品,带动周边120人就业。引入"乌村国际研学营",年接待写生、研学团队超2万人次,村民通过民宿、餐饮实现户均年增收5.6万元。
文化铸魂:枕水人家的精神家园
修缮清代古戏台与蚕桑文化馆,组建"乌村艺术团"定期展演桐乡花鼓戏。新建的书院藏书1.2万册,开设农民夜校培训直播带货、非遗技艺。评选"最美庭院""孝德家庭"等典型,乡风文明积分制覆盖率达100%。
当暮色为粉墙黛瓦镀上金边,乌村的灯火与星空交相辉映。这里的故事,是2000亩槜李树结出的"共富果",是8公里生态河道淌出的"幸福水",更是村民们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用双手写就的"振兴答卷"。从"卖产品"到"卖风景",从"守传统"到"创未来",乌村正以"片区共富"为舟,载着千年水乡驶向更广阔的天地。正如村口那棵百年银杏的年轮,乡村振兴的乌村印记,必将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责编:尚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