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肥东县桥头集镇的翠色掩映中,国光社区正以科技为笔、生态为墨,绘就一幅现代农业与文旅融合的振兴画卷。这里曾是传统的蔬菜生产基地,如今已蝶变为拥有鸟巢形雾耕植物工厂的智慧农业示范区,年产值超170万元的生态葡萄园更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让我们走进这座"一心三环"规划下的和美乡村,见证党建引领下"党旗红、乡村美、群众富"的生动实践。
科技兴农:从土坯房到植物工厂的跨越
走进安徽雾耕农业科技示范园,6座鸟巢形温室与1座水立方植物工厂构成科幻场景。这里实现"无土栽培零农残",年产1.2万吨蔬果直供合肥市场,带动100多名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社区盘活闲置窑厂建成的冷链库,通过"村建企管"模式年增收44万元,300亩流转土地更让农户坐享16.9万元租金红利。正如七律所咏"科技兴农勋绩著,智能襄助丰穰积",物联网溯源系统与立体种植技术,让传统农业迈入工业化新纪元。
生态宜居:三环织就的诗意栖居
黄张自然村以"一心三环"规划重塑乡村肌理:水塘中心的双层亭成为视觉焦点,环塘景观带串联起入村标志与村中广场,4500亩经果林形成天然氧吧。漫步油路平展的村道,昔日的"坷垃房"已被红瓦新居取代,自动洗衣机与燃气灶取代了挑水洗衣、烧火熏墙的旧时光。"古道新颜换旧貌,文化传承育新人"的蜕变,在4500亩生态林与30家新型农业主体的点缀下,化作"绿水青山皆入画"的实景。
党建赋能:红色引擎激活振兴动能
社区党委通过"整村授信""四权四事"机制,发动70多名网格员全年收集民意300余条,培养4名入党积极分子。170余名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义务出工500余次,带动群众建设4800亩苗木花卉基地。正如"农商兴镇何辞苦,领导强村不畏难"的写照,14万元入股分红与3万元人均增收的答卷,印证了"党建+产业"双轮驱动的实效。
从"穷得叮当响"的"富强村"到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国光社区以雾耕科技为犁、以党建红心为种,在1.05万亩现代产业园中耕耘出"金山银山同焕烨"的新图景。当夕阳为金字塔形温室镀上金边,这座"康庄路上乐千家"的振兴样板,正以"再谱新篇"的豪情,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责编:尚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