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巡礼】:胡杨立大漠,弦歌越天山。当艾德莱斯绸的流光掠过塔克拉玛干的沙丘,当十二木卡姆的旋律唤醒喀什古城的晨光,维吾尔族非遗文化正以千年不灭的生命力,在丝绸之路上绽放新的华彩。今日,让我们循着驼铃与热瓦普的共鸣,走进这片被《福乐智慧》诗篇浸润的土地,触摸活态传承的文化基因。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作为中国三大史诗之一,这部口传千年的英雄史诗以九部十八卷的恢弘架构,记载了柯尔克孜族先民抗击外敌、守护家园的壮丽史诗。2009年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的《玛纳斯》,至今仍由玛纳斯奇(史诗传唱人)以即兴吟诵的方式传承,其抑扬顿挫的唱腔与象征性手势,构成流动的草原博物馆。
维吾尔族古典长诗《福乐智慧》
这部11世纪完成的哲学长诗,以贤明、觉醒、真主三重意象构建治国智慧,其中国君若好,黎民得利的民本思想至今闪耀光芒。诗中用波斯体诗韵写就的4万余行诗句,不仅是维吾尔文学巅峰,更是研究古代西域伦理观的活化石。
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
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十二木卡姆,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其十二套大曲包含170余首曲调,由都塔尔、热瓦普等乐器伴奏,在麦西热甫(民间聚会)中代代相传。2005年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其即兴变奏的演唱方式,恰如沙漠绿洲般充满生机。
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
以扎经染色法闻名的艾德莱斯绸,其波浪纹、巴旦木纹图案源自沙漠绿洲的视觉记忆。和田地区至今保留着用桑树皮染料、手工织机的古法工艺,每一匹绸缎都是丝绸之路的色彩密码。
赛乃姆(和田赛乃姆)
和田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以柔美的移颈、弹指和旋转动作为特色,融合了龟兹乐舞的古老韵律。其风格细腻典雅,常用于婚礼、节庆等场合,被誉为维吾尔舞蹈的活化石。
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喀什)
喀什铜器制作以手工锤打、雕刻为核心技艺,作品包括茶壶、洗手壶等生活器具,纹饰多采用葡萄藤、石榴花等西域元素。其工艺传承千年,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是丝绸之路金属工艺的杰出代表。
麦西热甫(塔合麦西热甫)
木垒县塔合麦西热甫是维吾尔族传统民俗活动,集歌舞、诗歌、游戏于一体,兼具娱乐与道德教化功能。其形式融合了吐鲁番农耕文化与北疆游牧文化特色,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非遗名录。
维吾尔医药(和田药茶制作技艺)
和田药茶以丁香、枸杞、玫瑰花等天然原料配制,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等功效。其制作技艺遵循古法,药茶文化体现了维吾尔族药食同源的智慧,2021年列入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
桑皮纸制作技艺
以桑树皮为原料的桑皮纸制作技艺,已有千年历史。纸张坚韧耐存,曾用于文书、绘画,现作为非遗技艺传承,是研究西域造纸术的重要活态样本。
维吾尔族馕制作技艺(和田果西格尔地)
和田果西格尔地馕以独特配方和传统烤制工艺闻名,口感酥脆,风味浓郁。其制作技艺体现了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的精髓,2021年列入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
非遗承古韵,匠心谱新篇。从《玛纳斯》的草原长调到《福乐智慧》的哲思光芒,从木卡姆的律动生命到艾德莱斯绸的经纬春秋,这些文化瑰宝正以创新姿态走向世界。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丝路馈赠,让非遗之光永远照耀中华文明的星空。
香港环球卫视《非遗巡礼》栏目,探访千年技艺,聆听匠人初心。从苏绣的丝光流转到昆曲的水磨雅韵,从苗银錾刻的星河闪烁,到迷你风筝的云卷云舒,记录非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之美闪耀未来。
撰稿:清 沨
责编:尚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