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文仲
外交部离休干部,前中国驻外使馆参赞;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作品曾入编《中国当代老年画家大辞典》《中国书法全集》《中华人民共和国书画名家作品集》《中韩书画名家教授大辞典》《国际现代名家教授大画册》等,并多次获奖。
从外事组到外交部
我原在冀中导报社工作,1946年1月,随耿飚同志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任文书课员。国共谈判破裂后,1947年2月中共代表团开始撤退至延安。
周恩来副主席返延后指示:“从重庆、北平和南京回来的同志不要分散,以备随时应用。”从此,我成了中央外事组的一员。
中央外事组旧址(图源:吕梁交通广播)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3月,我随中央迁来北平。11月8日,中央外事组转入外交部,我任档案科科长兼图书资料室主任,从此走上新中国外交岗位。
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
1947年3月8日下午,在延安中央外事组,郝丁约我去看毛主席(郝是我在执行部认识的上校军官)。
到了杨家岭,正是吃晚饭的时候,在大礼堂旁边的一间小屋前,我们也没有喊报告,推门就进去了。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北约3公里处,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20日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先后在这里居住。(图源:百度)
这间屋子纵深很浅,有一张高脚方桌、几把椅子。当时屋里只有毛主席、任弼时和林老(林伯渠)同志。林老正站在那里说话,毛主席刚放下饭碗站起来。任弼时同志是我一到延安就认识的,和毛主席、林老是第一次见面,但他们的面部特征和风采是从照片上早就认识的,一点都不陌生。
我们能畅行无阻地来到毛主席身边,一是因为郝丁是老熟人,二是我们回延安时换穿了细布新军服,显得很是与众不同,以为我们是什么“军官”呢。
郝丁首先向毛主席问好,说他要去一个什么地方,临行前特来看看主席。我除了向主席问好,兴奋地一句别的话也没说出来。
毛主席说:“你们都是从北平回来的?回来好,准备打仗吧!今晚请你们看戏。”我们都想多看看毛主席,听说让看戏,当然很高兴。
那天来看戏的人有三十几位,主要是毛主席、周副主席和邓颖超等中央领导同志。我俩的座位和毛主席只隔了三四排。
戏剧由延安平剧院演出,剧目有《乌龙院宋江杀妻》《中山狼》《三打祝家庄》等。时不时有人低声发表议论、谈笑风生,没有一点要打大仗的样子。演出很精彩,文武穿插,又颇富革命气息。我在兴奋中度过了一个不寻常的夜晚。
回到王家坪宿舍已是深夜,刘克宽(和我住同屋)着急地问我:“你跑到哪去了?到处都找不到!”
我不解地问:“有什么事吗?”
他说:“通知你明天一早就疏散去外地。”
这时我才感到有点紧张,但一想到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都那么泰然自若、胜券在握,一切紧张感就都烟消云散了。
从延安到西柏坡
1947年3月9日,我和外事组的四十来个同志,还有8匹骡子、脚夫数人,在王炳南同志带领下向东走去。3月18日到瓦窑堡,听说三天前国民党军已占领延安,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任弼时等领导同志还留在陕北与敌人周旋,指挥各解放区军民为消灭来犯之敌而奋战。
我们这一批人有老有少,有带两个孩子的妈妈,还有外国朋友等,懂外文的人不少,但没有武装护卫,除了有长途行军的疲劳,到站都能有饭吃、有房子住,一点也不寂寞。偶尔迎面走来一队队战士,快步擦肩而过。
我们在绥德县的碛口码头渡过黄河,疏散到了山西省临县的三交镇,与叶剑英、杨尚昆、李克农等领导带领的军委后勤部会合。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图源:百度)
1948年初,转移到河北省阜平县的西柏坡,住在陈家峪村,直至迁来北平。
开国大典那天
1949年10月1日,天气晴朗。早饭后,我们整理队去参加开国大典。当时外事组的人分住在御河桥北平军管会外侨事务处大院和西松树胡同两地,共七八十人。我们坐在天安门西南角处,群情激奋,秩序井然,广场上坐满了人。
下午3点整,大会开始,从军乐队奏国歌、鸣礼炮、升五星红旗,到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掌声不断,非常热烈!
开国大典的受阅部队(图源:百度)
各军兵种和群众受阅,各方队通过检阅台,特别是当空军飞过时,高潮迭起,赞声不绝。
游行队伍过后,广场上的群众拥向天安门,向毛主席欢呼、致敬!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也离开检阅位置,向城楼东西两侧人群挥手致意。人们都想就近看看毛主席。
参加游行的人群疏散很慢,我们从天安门回御河桥,先要随人流往西到六部口,再向南。到松树胡同宿舍,已是晚饭时间,大家这时才感到又饥又渴,想吃点东西再回去。忽然,传来电话,说王炳南叫我赶快回办公室,我放下饭碗就赶了回来。
王炳南说:“有很多《公函》要发,快找一支好毛笔,准备签名……”
周副主席推门进来,有几分生气的样子,严肃地问:“人都到哪里去了?《公函》还未发出去!”
王炳南答:“都到天安门开会去了,没想到这么晚还回不来。”
周副主席反问:“是开会重要,还是办外交重要?”
王炳南大概是察觉到不该这样解释,就说:“毛笔已经找好,正要代签。”
周副主席说:“这份《公函》,别人不能代签。我还有事,带上公函去北京饭店签吧!”
这样,王炳南随周副主席去了北京饭店。
这份《公函》是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份以外长名义递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读的那份《公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外交文献。当时我知道这份《公函》是早已印好了,只想去参加开国大典游行,就没意识到及时发送这份文件具有重要意义,险些误了大事。
几十年过去了,周恩来总理严谨细致、周到的工作作风,让我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 END -
文章转自:外交官说事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