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举国欢庆!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一名退休多年的外交人员、一名入党多年的中共党员,我怀着“初心和使命”的爱国热情,站在党旗和国旗前举手致敬!
新中国成立时我十一岁,今年已是八十八。我的人生是在新中国的阳光下、在党的教育下走过来的。没有共产党,没有新社会,就没有我的今天。 作为一名外交干部,回望过去的岁月,我想的最多的是在毛泽东外交思想指引下,新中国七十六年外交事业的光辉历程。十多年前我曾断断续续写过一些回忆文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广泛开展的今天,我的认识和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加深。在此文中,我拟从三个方面(三章)作些简要忆述: 一是新中国外交的底气和骨气;二是闪光的外交智慧;三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一章 新中国外交的底气和骨气 “弱国无外交”,这是一句人们很熟悉的老话,但它是一个“警句”。我对此的深刻理解,是纵观中国历史和学习毛主席著作得出来的。毛主席从新中国成立后就强调指出:国家只有强盛,在国际事务中才能真正拥有话语权,才能真正拥有影响力。旧中国受人欺凌、受人宰割,那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半殖民地国家的外交只能是屈辱的。新中国为什么受人尊重,那是因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并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把一个充满生机、日益强盛的国家展现在世界面前。 新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76年的中国外交历经风风雨雨。这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赢得尊严并占据应有地位的76年;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76年;这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76年;这是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76年。新中国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毛主席到习近平总书记,秉承和发展“和平至上、民主至上、人民至上”理念。 我是1963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并进入外交部的。几十年来亲历和见证了众多外交事件,从书本和实践中熟悉和认识了国家外交事业的伟大、艰辛和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政权是首要任务。美国扶蒋据台,又发动了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中国国土,开国外交经历了一段血雨腥风的岁月。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这是一场震撼敌人、打出国威、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为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抗美援朝的胜利,既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外交上的胜利。开国外交之所以初步打开了局面,靠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英明正确,靠的是中国人民的志气、底气和骨气。 朝鲜战争后,亚洲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中国政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以昂扬的姿态和全新的理念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同情和支持。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的万隆会议以及相继问世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从始至终倾注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外交的底气和骨气在以周恩来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外交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和诠释。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继续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我们面临来自美苏的双重压力,处境困难。周恩来同志要求外交干部立足自身,树立信心,用唯物辩证的观点看待形势。他说,“美苏一起压我们,这在一定意义上对我们倒是一件好事,考验了我们。我们经受住了考验。在处境困难时,经过努力定会找到出路、看到光明。” 事实证明,周总理的论断英明正确。此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在毛泽东外交思想统领下不断扩大,有了突破性进展。1964年初,中法建交;1970年中国同加拿大等国建交;此后的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毛主席提出“三个世界”的论断等,我国的对外交往呈现壮丽的新篇章。中国之所以能顶住美苏双重压力,在外交上取得重大胜利,是因为在正确方针政策背后,有一股充满自信的底气和不畏强权的骨气。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国产生直接冲击,我国外交面临严峻考验。让世人称道的是,中国顶住了压力,打破了制裁,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 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深刻的,究竟是什么力量使我们国家赢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种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们国家、人民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骨气。人们不会忘记邓小平同志当时讲的几句话。他说,“中国人民不怕孤立,不信邪。不管国际风云怎么变幻,中国都是站得住的。”小平同志的铮铮之声气壮山河,给了我们志气、信心、力量,给了我们底气和骨气。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在继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英明统领外交大局。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在每项大政方针中体现的志气、底气、骨气和豪情。这是我们事业的坚强精神支柱!
- 未完待续 -
图文转自:外交官说事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