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柏林1969年入伍,曾任总参情报部参谋、驻芬兰使馆副武官、联合国维和部队驻柬埔寨军事观察员、联合国维和总部官员等职。

1993年春节,我从驻芬兰使馆武官处回国休假。在休假期间,接到上级通知:要求我不再返回赫尔辛基,而是奉命带领一支由总部和军区十名军官组成的军事观察员小组,奔赴金边参加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

3月的北京仍带着料峭春寒,我们一行十人身着绒衣外套,踏上征程。因彼时尚无北京直飞金边的航班,我们需在吉隆坡中转停留一日,谁也没想到,这短暂的中转竟然引起了一场小小风波。

飞机降落在吉隆坡国际机场的瞬间,热浪裹挟着浓郁的热带气息扑面而来。这群来自北方的军人,瞬间被汗水浸透衣衫。

马来西亚街道上的警察(当地没有协警)

作者在吉隆坡王宫前留影。

初次来到马来西亚,大家满心新奇,抓紧转机间隙,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这座融合现代与传统韵味的东南亚都市。次日,大家分散活动、购物,约定下午在机场登机口汇合。我们集体留下一张合影后,我便早早前往机场。

作者与同行人员在马来西亚合影留念。

然而,平静在办理出境手续时被打破。一个马来西亚边防警察反复翻看我的护照,随后叫来了一位警衔更高的警官,并示意我跟他走。

踏入一间密闭的办公室,里面有三位警官,气氛有点压抑。一位警官神色严峻发问:“你的护照有问题,请解释一下为什么护照上没有进入我们国家的入境章?”话音未落,一旁满脸横肉的警察突然暴喝:“说!你这个中国军人是怎么潜入马来西亚的?你的目的是什么?”

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质疑我的护照上没有马来西亚的入境章。虽然他们态度不太友善,但我还是心平气和地提醒他们,请他们再仔细核查,或许是当时值班的警察一时疏忽忘记盖章了吧。

红皮外交护照

护照内页注明身份是:军事观察员。

听到我的解释后,满脸横肉的警察态度蛮横,坚称绝无可能,甚至倒打一耙,指责我无理取闹。我这才意识到,事情远比想象中棘手。

我手中的是红皮外交护照,标注的身份是军事观察员,由于没有入境章,致使他们对我是如何入境的以及入境的意图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们完全不听我的解释。为证清白,我态度强硬地要求他们叫来昨日当班三名警察对质。当那三人进到房间,我一眼就认出那个胖警察,正是昨天为我办理入境手续的人。可令人气愤的是,他不仅矢口否认,还扬言要以“非法入境”罪指控我。我顿时火冒三丈,与他激烈争执起来,要求他报出姓名和警号,我要控告他在玩忽职守、渎职。

办公室内,四五个警察默不作声地盯着我,气氛紧张。关键时刻,一位华人面孔的警官凑到我耳边,悄悄用中文提醒我注意言辞。可话未说完,那个胖警察竟一记耳光狠狠扇在华裔警官脸上,并恶狠狠地逼问他说了什么。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我深知沟通已无可能,便用汉语对那名华裔警察说道:“告诉他们!我不再跟你们这帮人废话了!”随即要求他们立刻联系联合国驻马来西亚难民署的代表,通报发生的情况并确认我们的身份和行程。

几个警察面面相觑,满脸疑惑。警衔高的那个警官不解地问:“你是中国军人,为何要联系联合国驻马来西亚难民署?不是更应该找中国大使馆吗?”我回应:“我是应联合国的要求,由中国政府派往柬埔寨执行维和任务的军事观察员,赴任务区的路线包括在吉隆坡中转的行程都是联合国安排的。联合国明确告知,在赴任途中遇到问题直接联系当地联合国机构和代表。我的护照没有盖入境章,责任在你们!为了不耽误航班,请你们尽快联系!”这番话似乎点醒了警察头目,他拉着胖警察匆匆出了门。

不久,两人脸上堆满笑容地回来,双手递上补盖入境章的护照,连连道歉。他们承认是场“误会”,几名警察一路小跑,护送我至登机口。

飞机轰鸣着冲向云霄,舷窗外,吉隆坡双子塔的身影渐渐缩小,最终化作远方模糊的剪影。我暗想:这大概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了。

作者与同行人员顺利抵达金边。

这段戏剧性的经历,成为我维和生涯中一段难忘的小插曲。后来,我也常常和战友们聊起这场“非法入境”风波,笑着感慨:这或许就是国际交往中,文化碰撞与理解的过程吧。


图文转自:外交官说事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