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巡礼】:在玉龙雪山的臂弯里,纳西族用千年时光雕刻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这里既有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的智慧密码,又有白沙细乐穿越时空的乐音,更有披星戴月服饰上闪烁的星辰轨迹。让我们走进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文化孤岛”的瑰丽之地,触摸纳西族非遗跳动的脉搏。

东巴文化:写在树皮上的文明史诗

‌东巴古籍‌:现存3万余册的东巴经书,用象形文字记载着创世神话、祭祀仪轨和医学知识,被誉为“纳西族百科全书”。200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东巴绘画‌:以天然矿物颜料绘制的神路图长达14米,描绘了纳西族生死观,现存于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的明代神路图堪称镇馆之宝。

白沙细乐:流淌在玉龙雪下的古乐

‌活态传承‌:这套由《笃》《一封书》《三思吉》等8个乐章组成的宫廷雅乐,至今仍在纳西族祭祖仪式中演奏,其工尺谱被证实为唐宋遗音。

‌乐器密码‌:苏古独(胡琴)、波伯(芦管)等乐器形制与敦煌壁画高度相似,印证了茶马古道上的文化交融。

纳西族服饰:披在身上的星辰图

‌披星戴月‌:羊皮披肩象征七颗北斗星,寓意勤劳与坚韧。女性服饰的百褶裙需经30道工序,一套传统服饰需耗时3个月手工制作。

‌染色技艺‌:采用板蓝根、核桃青等植物染料,经“三染三晒”工艺形成的“纳西蓝”色牢度可达百年不褪。

三多节:雪山脚下的民族狂欢

‌祭典盛况‌: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纳西族民众聚集玉峰寺,用东巴舞、赛马、对歌等方式祭祀保护神三多,参与人数超10万人次。

‌文化符号‌:三多神像手持弓箭骑白马的造型,被考证为纳西族战神与山神的融合体。

‌纳西族麒麟舞:竹篾编织的千年祥瑞

在玉龙雪山的映照下,纳西族麒麟舞以竹为骨、以纸为魂,演绎着“麟凤呈祥”的古老祈愿。这项起源于明代祭祀仪式的舞蹈,由寿星拜祝、花马报春、鹿鹤同春等六场剧目组成,演员们身着竹纸扎糊的麒麟、凤凰道具,在锣鼓声中跃动如神兽临世。

85岁的传承人木宗培守护着44年的道具,与七旬老伙伴们仍在四方桌上腾跃。尽管传统习俗要求正月十六焚烧道具,但如今这套“活化石”已走入现代节庆,成为纳西族“天人合一”信仰的鲜活注脚。

当东巴经书的墨香与白沙细乐的音符共舞,当披星戴月的银饰在月光下闪烁,纳西族非遗正以“活态传承”的姿态向世界诉说:文化不是标本,而是流动的江河。正如诗云:“雪山藏古卷,东巴写春秋”,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文化密码,都是人类文明星空中不灭的星辰。

香港环球卫视《非遗巡礼》栏目,探访千年技艺,聆听匠人初心。从苏绣的丝光流转到昆曲的水磨雅韵,从苗银錾刻的星河闪烁,到迷你风筝的云卷云舒,记录非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之美闪耀未来。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责编:尚   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