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巡礼】:在长白山的苍茫林海与松花江的滔滔碧波之间,吉林省这片黑土地孕育了璀璨的非遗文化。这里既有满族先民的骁勇印记,又有朝鲜族同胞的诗意栖居,更融合了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乌拉陈汉军旗单鼓的铿锵节奏到朝鲜族掷柶戏的智慧博弈,从缸窑陶瓷的千年窑火到松花砚的温润如玉,吉林非遗正以"活态传承"的姿态,奏响新时代的文化强音。
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
萨满文化的活化石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这一满族祭祀舞蹈源自清代驻防八旗的军阵仪式。舞者头戴神帽、腰系铜铃,以"踩八卦步""抖肩甩袖"等动作演绎天地人神对话。吉林市已出版7部研究专著,建成4个传承基地,每年举办"单鼓文化节"吸引10万游客参与。
朝鲜族掷柶戏
智慧与竞技的完美融合
这种源自高丽时期的棋类游戏,通过掷四块木片决定步数,棋盘上"王""臣""民"的阶级模拟折射儒家思想。延边州将其纳入中小学课程,每年举办全国锦标赛,2025年吸引32支代表队参赛。
缸窑陶瓷
千年窑火淬炼黑土精魂
吉林市缸窑镇传承辽金时期制陶技艺,其"粗陶细作"工艺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创新开发茶器、花器等现代产品,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带动200余户村民就业。
松花砚
皇家御砚的当代新生
产自长白山松花江畔的松花石砚,康熙帝曾御赐"寿古而质润"的赞誉。如今通化市建成松花砚产业园,年产量达2万方,"松花砚雕刻技艺"传承人李铭创作《关东雪韵》系列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
针线间的民族史诗
吉林市满族旗袍以"宽大平直"为特征,镶滚盘绣工艺多达32道。非遗传承人创办"旗韵工坊",开发时尚旗袍产品,年销售额超500万元,学员遍布东北三省。
长白山采参习俗
山林智慧的千年传承
"放山"仪式中的"喊山""接山"等环节,蕴含敬畏自然的哲学。抚松县建立野山参文化博物馆,开发参旅融合项目,2025年参文化旅游收入达1.2亿元。
从萨满鼓点的远古回响到松花砚台的当代墨香,吉林非遗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联起民族记忆与时代脉搏。正如副标题所咏:"白山黑水藏瑰宝,非遗薪火永相传",这些扎根黑土的文化基因,正通过创新表达走向世界舞台,书写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新篇。
香港环球卫视《非遗巡礼》栏目,探访千年技艺,聆听匠人初心。从苏绣的丝光流转到昆曲的水磨雅韵,从苗银錾刻的星河闪烁,到迷你风筝的云卷云舒,记录非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之美闪耀未来。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