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巡礼】:"伸手一摸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是秦砖汉瓦"。在这片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热土上,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璀璨星河,承载着黄河儿女的集体记忆。截至2025年,全省拥有人类非遗代表作3项、国家级非遗136项,这些活态传承的文化基因,正以当代语汇讲述着生生不息的河南故事。
钧瓷烧制技艺(钧窑火艺)
传承人:任星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以铜红釉的窑变奇观著称于世。禹州神垕镇传承千年的柴烧古法,需历经72道工序,在1300℃窑火中淬炼出"雨过天青云破处"的绝色。任星航大师复原的宋代双火膛窑炉,使失传七百年的"星辰釉"重现人间,其作品《祥瑞瓶》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太极拳(陈氏太极)
传承人:陈正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发源于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将《易经》阴阳之理化入拳法。陈正雷宗师创编的"老架二路",保留着缠丝劲的原始风貌,全球习练者超3亿人。2025年最新调研显示,仅焦作地区就有太极拳传习所287家,每年吸引60余国学员前来朝圣。
汴绣(宋绣遗韵)
传承人:王素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十指春风"绣出的汴绣,以"针线写生"著称。88岁高龄的王素花独创"活针"技法,用丝线再现《清明上河图》中740个人物,耗时近三年。2024年郑州非遗展上,其双面异色绣《牡丹》以238万成交,创当代刺绣拍卖纪录。
汝瓷烧制技艺(天青绝唱)
传承人:李廷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似玉非玉而胜玉"的汝瓷,存世真品不足百件。李廷怀经数十年试验,成功复原北宋"玛瑙入釉"工艺,其作品蝉翼纹开片声如磬鸣。2025年外交部国礼清单中,汝瓷《莲花碗》成为元首外交的"文化使者"。
豫剧(梆韵悠长)
传承人:李树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粗犷豪放的豫剧梆腔,在中原大地回响三百年。李树建创立的"忠孝节义"四部曲,《程婴救孤》全球巡演超800场。最新创排的《黄河儿女》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让传统唱腔焕发现代表达。
朱仙镇木版年画(门神密码)
传承人:郭泰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这位百岁老人守护的古老技艺,保留着唐代"线版拓印"技法。其代表作《马上鞭》运用黄丹、槐米等植物颜料,经32次套版印制而成。2025年开封非遗馆数据显示,年画衍生品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从钧窑窑火到太极阴阳,从刺绣丝线到豫剧梆腔,这些非遗瑰宝如同黄河九曲,在新时代奔涌出文化创新的浪花。当我们触摸汝瓷的天青釉色,聆听陈氏太极的筋骨雷鸣,实则是在解码中华文明的基因图谱。正如省文旅厅2025非遗白皮书所言:"让传统成为时尚,让遗产创造价值",这或许就是非遗保护最生动的当代注脚。
香港环球卫视《非遗巡礼》栏目,探访千年技艺,聆听匠人初心。从苏绣的丝光流转到昆曲的水磨雅韵,从苗银錾刻的星河闪烁,到迷你风筝的云卷云舒,记录非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之美闪耀未来。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